梅堯臣《覽翠亭記》原文|注釋|賞析|譯文
郡城非要沖,無勞送還往;官局非冗委1,無文書迫切。山商征材,巨木腐積,區(qū)區(qū)規(guī)規(guī)2,襲不為宴處久矣。始是,太守邵公于后園池旁作亭,春日使州民游邀3,予命之曰共樂。其后別乘黃君于靈濟崖上作亭會飲4,予命之曰重梅。今節(jié)度推官李群亦于廨舍南城頭作亭5,以觀山川,以集嘉賓,予命之曰覽翠。夫臨高遠(yuǎn)視,心意之快也。晴澄雨昏,峰嶺之態(tài)也,心意快而笑歌發(fā),峰嶺明而氣象歸。其近則草樹之煙綿,溪水之澄鮮,御鱗翩來,的的有光6,掃黛侍側(cè)7,嫵嫵發(fā)秀,有趣若此,樂亦由人。何則?景雖常在,人不常暇,暇不計其事簡,計其善決;樂不計其得時,計其善適。能處是而覽者,豈不暇不適者哉?吾不信也。
【注釋】 1 冗委:繁蕪的委命。 2 區(qū)區(qū)規(guī)規(guī):形容山區(qū)淺陋狹小。區(qū)區(qū),小也,《左傳》:“宋國區(qū)區(qū)。”規(guī)規(guī),淺陋貌。 3 游遨:《詩經(jīng)·齊風(fēng)·載驅(qū)》:“魯?shù)烙惺帯R子游遨。”陳奐傳疏:“游遨,猶遨游也。”4 別乘:官名,即別駕,漢置為州刺吏之佐官,宋設(shè)為郡之佐官。 5節(jié)度推官:在節(jié)度使下掌管勘問刑獄。廨(xie械)舍:官署,舊時對官吏辦公處的通稱。 6 的的:清楚顯見。 7 掃黛:畫眉梳妝,代指女子。
【今譯】 郡城沒處在交通要道,不需要很多的送往迎來;官衙內(nèi)也沒有繁蕪的委命,不必急于趕寫公文案牘。商人征積木材,大量的木材因積壓而腐爛,這淺陋狹小之地,沒有作為游樂宴會的場所已沿襲很久了。開始之時,太守邵公在后園池子旁修起了一座小亭子,春暖花開時讓州民盡情游逛,我將它命名為“共樂亭”。稍后別乘黃君又在靈濟崖上筑亭飲酒會友,我叫它“重梅亭”。現(xiàn)在節(jié)度推官李君也在官署南邊的城頭建造亭臺,以便游覽山川,會聚好友嘉賓,我取名為“覽翠亭”。登上亭子,縱目遠(yuǎn)望,心情爽適愉快。陽光朗照時明靜空澄,下雨時迷蒙昏暗,這就是崇山峻嶺變化的狀態(tài)。心情愉快,禁不住發(fā)出笑語歡歌,山嶺明靜空靈,萬千氣象盡收眼底。近看,花草樹木連綿如煙,溪水澄鮮,清澈得可以看到魚兒成群結(jié)隊的游來游去,在水中泛出點點鱗光;美麗的女子在旁邊侍候,嫵媚秀美。山水自然有如此的情趣,快樂則取決于人。為什么呢?山水美景雖然常在,但人并非常有閑暇去觀賞。閑暇并不在于事務(wù)少,而在于處理要干練果斷;欣賞山水之樂并不在于是否得時,而在于曠達(dá)自如。如果這樣去游覽山川,難道還會沒有閑暇沒有舒暢嗎?我不相信。
【集評】宋·歐陽修《梅圣俞詩集序》:“其為文章,簡古純粹,不求茍悅于世,世人徒知其詩而已。”
宋·歐陽修《梅圣俞墓志銘》:“至于他文章皆可喜……。”
明·龔嘯《宛陵先生集·附錄》:(圣俞)去浮靡之習(xí),超然于昆體極弊之際,存古談之道,卓然于諸大家之先。”(《梅堯臣詩集編年》附錄引)
【總案】唐詩以情取勝,宋詩以理見長,宋文亦如此。此文與王安石《游褒禪山記》。蘇軾《石鐘山記》殊途同歸,立意深遠(yuǎn)。文章圍繞“樂亦由人”這一中心,層層推進(jìn),先敘事,次寫景,最后發(fā)論點題,疏密有致,水到渠成。郡城并非山川名勝,但經(jīng)過修園筑亭后,可觀覽到無盡的山水美景,崇山峻嶺,晴澄雨昏,氣象萬千;溪水澄鮮,晶瑩明澈,嬌艷侍女,嫵媚如水,令人心情爽適。文章到此,突然宕開一筆,由“有趣若此,樂亦由人”引發(fā)出深刻哲理。美景常有,但人無常暇去欣賞,而閑暇不在事務(wù)少,而在于處理時干練。暢游山川之樂不在于是否得時,而在于曠達(dá)爽朗,用心靈去感受山水之韻,這是一個非常有見解的美學(xué)命題。對于不懂音樂的耳朵,最美的音樂也是徒然。自然之美要用真誠的心靈去體驗,否則也是“不識廬山真面目。”
梅堯臣一生并不得志,然而他卻能曠達(dá)處世,怡情山水。此文古樸而雅致,平淡而有味,自然高妙,主意深遠(yuǎn),精巧淡雅,思想性和藝術(shù)性完美統(tǒng)一,是不可多得的游記之作。
上一篇:孫因《蝗蟲辭》原文|注釋|賞析|譯文
下一篇:李綱《議國是》原文|注釋|賞析|譯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