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因《蝗蟲辭》原文|注釋|賞析|譯文
開禧三年孟冬1,孫子行野中,見有伐鼓舉烽者2。意其捕寇而即戎3。就而問焉,則盡田間之老農也。得物,狀甚怪:喙剛而鐈4,目怒而黔5;或振其股,或掀其髯;羽翼未成,已學飛舞;兩腋之下,可達一縷6。余異其狀,問于田父。田父愀然曰7:“子識今秋飛蝗之狀乎?此其子孫,而彼其祖父也。官命我輩捕之。”余日:“蝗何負于官而見捕乎8?”田父仰天泣涕曰:“是害我稻黍者也,王法之所不怒。始吾小人謂為瑞物也,炷香而祝其來9。既來矣,則田之毛發10,化而為黃埃11,然后知其為災。初以為祥,后以為殃。昔恨其來暮,今懼其不去。吾小人惟無知,故若此;觀子之貌,類學古者12,乃變懵然13,何哉?吾小人記為兒時,從村市一老生學。老生授多一編書13,我忘名而記其略。曰:‘某食苗心者14,某食苗節者,某食苗根苗葉者。’又曰:‘吏侵牟生蟊,乞貸生蟘,冥冥犯法生螟,賊虐無辜生蟘。’然自垂髫至帶白16,未識其形色也。今雖識之,反不愿識矣。”余曰: “盡乎17?”曰:“不能。”“然則吾為若諭之使去18,可乎?”曰:“幸甚!恐不可諭耳。”余曰:“金石無情,可動以誠;昆蟲無耳,可格以理19;蝗能為害,亦能聽吾誡矣。”
試掇魁杰者數輩置于前20,詰之曰:“使汝害稼,天歟?人歟?惟天惠民21,必不使爾為吾民病也。茍官吏召汝,則民何辜?且食,民天也22。汝啖民之天23,以充其體膚,天將汝誅矣24!速去,無久居!”
頃之,若有昂首揚目趯趯而股鳴者35。聽之,則曰:“今為害者豈我乎?牟人之利以厭已之欲者26,非蝗乎?利口而邦之覆27,磨牙而民之毒者28,非蝗乎?故:窮奇、饕餮,虞之蝗也29;夷羿、豷、浞,夏之蝗也30;受臣億萬31,商之蝗也;蹶、楀、家伯、仲允、聚子32,周之蝗也33;齊豹、庶其、牟夷、黑肱34,春秋之蝗也;儀、衍、申、韓、楊、墨、更、惠35,戰國之蝗也;鞅、睢、斯、高、翦、邯、翳、欣36,蝗于秦者也;酷吏、游俠、外戚、佞、宦37,蝗于漢者也。大者如是,小者不可算也。自漢而下,蝗日益盛,民日益病;蝗日益碩,民日益瘠。雖唐之貞觀、開元間號多樂歲38,蝗未息也。嗚呼!其為害三千余年矣!跔跔躍躍39,實繁有徒40。去之復生,芟之愈蕪,其庸有既乎41?必有良史,特書屢書,而胡獨罪余42?
“且夫節按常程43,無非急征44。鬻獄賣判,價隨重輕45。外托公計46,內為已贏47。若是者,不謂之蝗,可乎?匱金囊帛48,峙如山岳。封饋苞苴49,道途盤錯50。一筵之費,或至千索51。咀嚼已竭,未厭溪壑52。不稼不穡,取禾三百53。若是者,不謂之蝗,可乎?大昕會朝54,崇朝退食55。水珍陸羞56,映照巾冪57。是中其誰?羔羊正直58。乘馬從徒,呵哄塞衢59。鳴玉曳履60,鏘鏘步趨61。明旦封事62,問之則無。月糜都內錢63,日廩太倉粟64。輔郡致醇醴65,京府飾居屋。休問坎伐檀66,不論鼎覆餗67。若是者,不謂之蝗,可乎?屯云百萬68,耄弱相半69。問其所工,針禪鳧鍛70。負米已喘,執戈已汗。褒衣麗襦71,市廛嬉蝓72。私第一占73,終身晏如74。食粟而已,烏知其余?此冗兵之為蝗也。官如傳舍75,彼長子孫76。所在朋曹77,蟄蟄詵詵78。舞文冒賄79,嚙我本根80。幸而黜涅81,復為官軍。此吏胥之為蝗也。杰閣廣殿82,金臒炳烜83,土偶蒙珠84,墻壁涌鈿85。黔首無知,禍福驅煽86。此夷鬼之為蝗也87。節、察、訪、團,遙刺等官88,本待有功,豈為養安?養安以逸,坐縻厚秩89。率民戶百90,不能供一。贓吏斥歸,更得真祠91。豈念祠廩,亦民膏脂?推此以往,其他可知。貴介姻族92,乃及慊仆93,倚勢豪奪,飛食人肉。鼓吻弄翼94,道路以目95。凡此,皆人其形而蝗其腹者也;其為民害,章章如是96。若夫惰田之農,淫浮之技,曳縞之商97,纂組之女98,依倚市門之子99,假飾衣冠之士100,璅璅碌碌者101,尚不與此。
“然則豐年富歲,常有數十百萬飛蝗在天下,咋人骨髓102,豈特食稻黍而已!況害稼者有時,害民者無期。害稼者遇官吏如魯中牟103,則不入境。今圣天子齊明潔蠲104,至誠動物105。我雖無知,將率我族類而遠遷矣。然我輩雖去,民終未得晏然也。使若屬未殄106,天下寧有豐年乎?”
因述其語,書以自省107;且俾觀風者得之108,以為有位警焉109。
【注釋】 1開禧三年:公元1207年。孟冬:陰歷十月。 2伐鼓舉烽者:打鼓點火以驅除蝗蟲的人。 3意:以為。即戎:打仗。 4彖(hui會):嘴。铦(xian先):銳利。 5目怒:眼睛鼓起。黔:黑。6可達一縷:未詳,疑有誤。 7愀然:悲戚的樣子。 8負:對不起。 9炷香:焚香。 10田之毛發:田里的大大小小的農作物。11黃埃:灰塵。 12類:似。 13懵然:糊涂。 13一編書:指《爾雅》。 14食苗心者:《爾雅·釋蟲》:“食苗心,螟;食葉,蟘;食節,蟊;食根,蟊。”15“又曰”句:指《爾雅注》:“食禾心為螟,言其奸,冥冥難知也;食禾葉者言假貸無厭,故日蟘也;食禾節者言貪狠,故曰蟘也;食禾根者言其稅取萬民財貨,故曰蟊也。”這四種蟲都是蝗的別名。 16垂髫:頭發下垂,指兒童時。帶白:頭發變白,指老年時。 17盡乎:捕完沒有? 18若:汝。諭:曉諭,說服。 19格:感動。 20掇:拾取。魁杰者:頭子,最壯大的蝗蟲。 21惟天惠民:天意是惠愛人民的。惟:發語詞。 22且食,民天也:糧食是人民所賴以為生的東西。23啖(dan淡):吃。 24天將汝誅:天要殺你。 25趯趯(ti惕):_跳躍。股鳴:振股而鳴。 26牟:侵奪。 27利口:使口吻鋒利。邦之覆傾覆國家。《論語·陽貨》:“惡利口之覆邦家者。”舊注以為:利口之人,多言少實,國家因之而傾覆。 28磨牙:比喻殘害人民的行為。 29窮奇、饕餮:《史記·五帝記》:虞舜時,“有不才子,毀信惡忠,崇飾惡言,天下謂之‘窮奇’;……有不才子,貪于飲食,冒于貨賄,天下謂之‘饕餮’” 30夷羿、豷、浞:用《左傳》襄公四年魏莊子所說有窮后羿故事里的人物。夏代有國名“有窮氏”。夏衰微,有窮之君名羿的代替了夏。羿用寒浞為相。寒浞為相后,殺了羿。浞因羿之妻而生了兩個兒子——澆、豷。后來,夏的后嗣少康滅了浞、澆、豷,而恢復了夏。這里所說的“夷羿”即羿,“浞”即寒浞。“豷”乃寒浞因羿妻而生之子。 31受:殷紂王的名字。《書經·泰誓上》:周武王伐紂時向眾人說:“受有臣億萬,惟億萬心。”32蹶、楀、家伯、促兄、棸子:據《詩經·小雅·十月之交》,幽王以番、家伯、仲允、聚子、蹶、楀等小人作自己左右的侍從之臣。 33周:指周平王東遷以前的西周時期。 34齊豹、庶其、牟夷、黑肱;齊豹是春秋時衛國的司寇,庶其是邾國大夫,牟夷是莒國大夫,黑肱是邾國大夫,都是背叛了自已的國家而以受封的土地來奔于魯的不義之人。事見《左傳》。35儀:張儀。衍:公孫衍。申:申不害。韓:韓非。楊:楊朱。墨:墨翟。列:列御寇。惠:惠施。以上八人都是戰國時諸子百家學派里的代表人物,他們的學說都與儒家不同。 36鞅:商鞅。睢:范睢。斯:李斯。高:趙高。翦:王翦。邯:章邯。翳:董翳。欣:司馬欣。以上八人均為秦的將相,都不合于法家。 37酷吏:漢朝的郅都、張湯等。游俠:漢朝的朱家、郭解等。外戚:皇帝的配偶及其親屬。 38貞觀:唐太宗的年號(627—649)。開元:唐玄宗的年號(713—741)。 39跔(ju拘):腳曲而不伸; 40實繁有徒:其徒實繁,此輩甚多。 41其庸:豈。既:止。42胡獨罪余:為什么只是以為我有罪。 43且夫:表示另外說一段話的句首語助詞。節按常規:手續按照一定的程序,指主朝賦稅的規定。節,猶言手續。 44無非急征:宋朝官吏執行賦稅,提前日子督促繳納,結果是蠶者未絲,農者未獲,追胥旁午,民無所措。 45“鬻獄賣判”兩句:贓官索取賄賂,以贓款的多少而加重或減輕囚犯的罪刑。 46公計:為公家打算。 47己贏:為自己的利益。 48匱金囊帛:用柜子盛金銀,用口袋盛綢緞。 49封饋:緘封的饋送。苞苴:指賄賂。苞、苴,均為包裹,《茍子·大略》篇法:“貨賂必以物苞裹,故總謂之苞苴。” 50盤錯:交錯。 51索:貫。干索,即百萬錢。 52溪壑:山谷溝壑,比喻肚皮。 53“不稼不穡”兩句:見《詩經·魏風·伐檀》:“不稼不穡,胡取禾三百廛兮?”意即不參加農業勞動,為什么取得三百束稻子呢?54大昕:天剛亮時。會朝:文武百官會見皇帝。 55崇朝退食:過了一早晨退班吃早飯。 56水珍陸羞:水中和陸上所產的珍羞美味。 57中冪(mi覓):古代人用以覆蓋酒器的布。 58羔羊正直:《詩經·召南·羔關》篇,歌頌正直的周大夫穿著素絲縫制的羔羊皮袍,辦公完畢回家時的從容自得之狀。這里卻用以表示諷刺。 59呵哄:大聲吆喝。塞衢:塞滿大路。此指統治階級外出時的威風。 60鳴玉:行動時佩玉撞擊之聲。曳履:曳珠履。此指統治階級服飾之盛。 61鏘鏘步趨:走起來佩玉鏘鏘相擊。鏘鏘:佩玉相擊聲。步:緩步。趨:疾行。 62明旦:明朝。封事:奏疏。 63糜:耗費。 64廩:受廩給。太倉:京都的積谷倉庫。65輔郡:北宋以潁昌、襄邑、鄭州、澶州為四輔郡。此指杭州附近的州郡。 66坎伐檀:《詩經·魏風·伐檀》:“坎坎伐檀”。坎坎,用務之聲。詩篇諷刺不勞而獲的剝削階級。此句指不顧別人的諷刺。 67鼎覆餗(su速):《易經·鼎》:“鼎折足,覆公??。”??(su):鼎中食物。鼎足折斷,傾覆了羹湯。比喻官吏能力薄弱,不能擔負重要職責,必然守致國家政治的敗壞。 68云屯:聚兵之多,如云屯集。 69耄:衰老。70針?? (yun運)鳧鍛:針,指用針線的工作。禪:造鼓工作。鳧,造鐘工作。鍛:冶鐵。上述四種皆為軍中所需,而為士兵所擅長的。 71褒衣:儒士所穿的寬博的衣服。麗襦,華麗的上衣。 72市廛:市肆。嬉蝓,嬉游娛樂。 73占:宋制,地方官把州郡兵弄到家里為自己工作,叫做“占”。 74晏如:安適。 75傳舍:旅館。 76彼:指小官吏。長子孫:父子相承,世代繼承為胥吏。 77朋曹:一群人。 78蟄蟄:聚集。詵詵:眾多。 79舞文:玩弄文墨。冒賄:貪取賄賂。 80嚙:傷害。本根:國家的根本,指人民。 81黜涅:貶斥。涅,染黑,指黥面之刑。 82杰:杰出,,崇高。 83臒 (huo獲):丹青之善者。炳烜(xuan選):輝煌。 84土蒙珠:泥塑偶象上裝飾著珠子。 85涌鈿:突出金花。 86驅煽:煽惑。 87夷鬼:外國的鬼。佛教來自西域,故蔑稱夷鬼。此指僧尼。 88節:節度使。察,觀察使。訪,當作“防”字,防御使。團,團練使。刺,州刺史,“遙刺”系宋代有俸無職遙領刺史的官。89縻:古為“糜”糜費。秩,俸祿。 90率:聚集。 91真祠:道教的廟宇。宋代皇帝信奉道教,各地設有宮、觀。并設有使、副使、提舉、提點等有俸無職的官,以優等老賢。 92貴介:貴重尊大者。介,大。姻族:皇帝的親戚及族人。 93傔(qian欠):侍從之人。 94鼓吻弄翼:鼓動口吻羽翼,比喻貪殘地剝削。 95道路以目:語出《國語·周語》,路上行人以目光表示憤恨,敢怒而不敢言。 96章章:同“彰彰”,顯著。97曳縞:拖曳著綢子。 98纂組:以絲編織成的絳子。 99依倚市門之子:指倚門賣笑的娼妓。 100假飾衣冠之士:假托于封建士大夫行列里的人物。 101璅璅(suo瑣)碌碌者:瑣屑平庸的人物。與此:計算在內。 102咋(zha乍):啃。 103魯中牟:《后漢書》卷五十五:“魯恭,字仲康,拜中牟令,專以德化為理,不任刑罰。螟傷稼,不入中牟。”104齊(zhai齋)明潔蠲(juan捐):猶言光明清潔。齊,通“齋”。《禮記·中庸》:“齊明盛服。"孔穎達疏:“齊戒明潔,盛飾余服,以承祭祀。”105動物:感動萬物。這里恭維皇帝的應酬話。 106殄(tian舔):滅。 107自省(xing醒):自己反省警戒。 108觀風者:了解民情的人。 109有位:當官的。
【今譯】 開禧三年農歷十月,孫子走在田野里,看到人們打鼓燃火,以為是捕盜而打仗,就走向他們詢問,原來盡是鄉下的老農。捕捉到的東西,形狀很怪:嘴堅硬而銳利,眼睛鼓起而黑色;有的振動它的腿,有的掀動它的髯;翅膀尚未長成,已經在學習飛舞。我對它的形狀感到詫異,就向田間父老發問。田父悲戚地說:“您認識今秋飛蝗的形狀嗎?這是它的子孫,而飛蝗是它的祖父。官府命令我等捕捉它。”我說:“蝗有什么地方對不起官而被捕捉嗎?”田父對著天流淚說:“這是殘害我稻黍的東西,是王法所不能饒恕的。開始我們小百姓認為是祥瑞之物,燒香祈求它來。已經來了,那田里的作物,就化為黃土了,這樣才知他是災害。當初以它為祥瑞,后來以它為禍殃。過去恨它來得遲,如今怕它不離開。正因我們小百姓無知識,所以才這個樣子。看您的樣子,象是學習古代典籍的人,卻也糊糊涂涂,這是為什么呢?我小老頭記得在孩童時,跟從鄉鎮上一老先生學習。老先生給我一本書,我已忘記它的名稱而記得它的大概。說:‘某是食苗的心的,某是食苗的節的,某是食苗的根和葉的。’又說:‘官吏如果掠奪就生蟊,如果請求借貸就生塤,如果暗中犯法就生螟,如果殘害無罪就生蟘。’然而自我頭發下垂到今頭發花白,還沒有認識它們的形狀顏色。如今雖然認識了,反而不愿認識了。”我問道:“捕捉得完嗎?”回答道:“不能。”“既然這樣,那我為你曉諭它使它離去,可以嗎?”說:“有幸極了!只怕不可能曉諭呀。”我說:“金石沒有感情,可用誠去感動;昆蟲沒有耳朵,可用道理感動它;蝗能造成災害,也能聽從我的勸誡呀。”
我試著捉幾個壯大的放在前面,責問它說:“讓你殘害莊稼,是天呢,還是人呢?老天是惠愛人民的,一定不會讓你給我們百姓造成災害的。如果官吏招致你這樣,那么人民有何罪呢?再說糧食是人民賴以生存的首要東西。你吃人民的糧食,來充實你的身體肌膚,上天將要殺戮你!快快離去,不要久留在此!”
過了一會,好象有蟲昂著頭睜著眼跳躍著振股而嗚叫的。聽一下,則說道:“如今造成災害的難道是我嗎?侵奪人民的利益來滿足自己欲望的,不是蝗嗎?吃了人民的糧食而耽誤人民國家的,不是蝗嗎?花言巧語而傾覆國家,磨牙吮血而毒害人民的,不是蝗嗎?所以說:“窮奇、饕餮,是虞舜時代的蝗蟲;夷羿、殪、浞,是夏朝的蝗蟲;紂王受的臣下以億萬計,都是商朝的蝗蟲;蹶、楀、家伯、仲兄、聚子,是西周的蝗蟲;齊豹、庶其、牟夷、黑肱,是春秋時代的蝗蟲;商鞅、范睢、李斯、趙高、王翦、章邯、董翳、司馬欣,是蝗蟲般殘害秦國的人;酷吏、游使、外戚、佞幸、宦官,是蝗蟲般殘害漢朝的人。大的象這些人,小的就數不清了。自漢朝以后,蝗蟲一天天地繁盛,人民一天天地困苦;蝗蟲一天天地碩壯,人民一天天地瘦弱。即使象唐朝的貞觀、開元年間號稱好年成多,蝗災也沒有停止過。唉!蝗蟲為害三千多年了啊!蹦蹦跳跳,這類害人蟲確是太多了。除掉了又再產生,芟除它愈發荒蕪,難道有停止的時候嗎?一定會有正直的史官,對這些專門作不嫌其煩的記載,而您為什么只是責怪我有罪呢?
再說,朝廷的賦稅雖有一定的章程,但因官吏提前催促而都成了急征暴欲。刑獄判決可以買賣,隨著賄賂的多寡而可輕可重。表面上借口秉公辦事,私下里為自己謀取財利。象這樣的人,不叫它蝗蟲,能行吧?柜子裝的金銀、布袋放的綢緞,高聳如山岳。緘封的禮品和包裹著的賄賂物,在道路上你來我往。一次宴筵,花費甚至百萬錢。人民財富被吃喝光,尚未滿足官吏的貪欲。既不耕種又不收獲,卻取得稻子三百束。象這樣的人,不叫蝗蟲能行嗎?侵晨聚會朝見皇帝,早晨剛過退班吃飯。山珍海味擺滿桌,精美食器與之相映生輝。享有這些的是誰?就是身穿羔皮的“正直”的官。乘著肥馬奴仆簇擁,清道的吆喝充塞了大街。佩玉撞擊珠履拖曳,鏘鏘作響亦步亦趨。請問明旦的奏折如何,他卻回說“沒有”。月月浪費內府的錢,天天領受太倉的粟。京都近郡送來醇酒,京中官府來裝飾房屋。不問這些冗官有無被譏“坎坎伐檀”,也不論其是否“鼎折足,覆公餗。”象這樣的官員,不叫蝗蟲能行嗎?屯邊的將士有百萬,老弱殘兵占一半。問他有何特長,會做針線會制鼓、會鑄大鐘會鍛鐵。背袋米就喘氣,拿起戈矛就流汗。穿著大袍和美衣,市場上游逛戲嬉。官員占去當家丁,終身舒適又安逸。吃飯而已,怎知其余?這就是閑散兵丁造成的蝗災。官員頻換官府猶如傳舍,小吏父子相傳世代繼承。到處朋比為奸,蟄蟄詵詵結黨成群。舞文弄墨貪取賄賂,不惜傷害人民動搖國本。幸而貶斥判刑,轉眼又是國家的軍人。這就是大小官吏造成的蝗災。樓閣高崇宮殿寬廣,描丹繪彩金碧輝煌,泥塑木雕珠光寶氣,壁間浮雕閃耀金光。可憐百姓無知受騙,禍福煽惑如癡如狂。這就是外國傳入的佛教造成的蝗災。節度使、觀察使、防御使、團練使和遙領州刺史,本來期待其于國有功,難道只是為了養尊安榮?養尊安榮無所用心,徒然浪費厚酬優俸。集中百戶租賦,不能供養一官,貪官斥責而歸,還可得到掛名宮觀的差使。誰能想到宮觀的俸祿,不也同樣是人民的膏脂?從這些推論開去,其它的也就可想而知。達官貴人皇親國戚,直到侍從仆役,仗勢欺人巧取豪奪,飛蝗一樣以人為食。張開利口鼓動羽翼,怨氣沖天敢怒而不敢言。凡此種種,都是一副正人君子的面貌而蝗蟲一般的口腹;他們對人民的危害,這樣地彰明昭著。至于怠于耕種的農民,淫巧浮夸的技藝,拖曳著綢緞的商人,穿著絲絳艷服的女子,倚門賣笑的娼妓,金玉其外敗絮其中的士子,以及形形色色瑣屑平庸的人,還不算在里面。
“這樣看來,即使豐收富足的年分,還有幾十百萬飛蝗分布天下,嘴咬人的骨髓,難道只是食稻黍就罷了!何況殘害莊稼的蝗蟲有一定的時期,而殘害人民的蝗蟲卻沒有期限。殘害莊稼的蝗蟲遇到如后漢中牟令魯恭那樣的循吏,就不進入境界。如今神圣的皇上光明清潔,至誠愛民感動萬物。我雖然無知,將帶領我的族類遠走高飛了。然而我輩雖然離去,人民終于還得不到安適的生活呀。要是你們這幫人不消滅,天下哪里有豐年呢?”于是我就敘述它的話,記錄下來自己反省;并使了解民情的人獲得它,用來給當官的引為儆誡。
【總案】 本文作于宋寧宗開禧年間。作者借蝗蟲的“今為害者豈我乎”的反駁,憤憤不平地揭露了“人其形而蝗其腹”的形形色色的統治階級大小人物,是如何“咋人骨髓”,并且“害民無期”的。作者斷言,不“殄滅”這些害人蟲,天下便永無豐年樂歲。這篇寓言深刻地揭露了當時“官逼民反”的社會危機,表達了人民群眾長期積郁于心中的憤恨,具有鮮明的叛逆精神。文章運用鋪陳排比的手法,將南宋急征暴斂的稅收官、誅求無厭的今官、尸位素餐的庸官、掛名當差的冗兵、舞文冒賄的胥吏、愚弄黔首的僧尼、坐糜厚秩的冗員,一一加以揭露批判,加深了讀者的認識。行文駢散相兼,搖曳生姿,反映了宋代辭賦寫作新的方法。
上一篇:宋庠《蠶說》原文|注釋|賞析|譯文
下一篇:梅堯臣《覽翠亭記》原文|注釋|賞析|譯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