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論
樂論
禮之始作也,難而易行;既行也,易而難久。天下未知君之為君,父之為父,兄之為兄,而圣人為之君、父、兄;天下未有以異其君父兄,而圣人為之拜、起、坐、立;天下未肯靡然以從我拜起坐立,而圣人身先之以恥。嗚呼!其亦難矣。天下惡夫死也久矣,圣人招之曰:“來,吾生爾。”既而其法可以生天下之人,天下之人視其向也如此之危,而今也如此之安,則宜何從?故當其時,雖難而易行。既行也,天下之人視君父兄如頭足之不待別白而后識,視拜起坐立如寢食之不待告語而后從事。雖然,百人從之,一人不從,則其勢不得遽至乎死。天下之人不知其初之無禮而死,而見其今之無禮而不至乎死也,則曰:“圣人欺我”。故當其時,雖易而難久。
嗚呼!圣人之所恃以勝天下之勞逸者,獨有死生之說耳。死生之說不信于天下,則勞逸之說將出而勝之。勞逸之說勝,則圣人之權去矣。酒有鴆,肉有堇,然后人不敢飲食。藥可以生死,然后人不敢以苦口為諱。去其鴆,徹其堇,則酒肉之權固勝于藥。圣人之始作禮也,其亦逆知其勢之將必如此也,曰告人以誠,而后人信之。幸今之時,吾之所以告人者,其理誠然,而其事亦然,故人以為信。吾知其理,而天下之人知其事;事有不必然者,則吾之理不足以折天下之口,此告語之所不及也。告語之所不及,必有以陰驅而潛率之,于是觀之天地之間,得其至神之機而竊之以為樂。
雨,吾見其所以濕萬物也;日,吾見其所以燥萬物也;風,吾見其所以動萬物也;隱隱谹谹而謂之雷者,彼何用也?陰凝而不散,物蹙而不遂,雨之所不能濕,日之所不能燥,風之所不能動,雷一震焉,而凝者散,蹙者遂。曰雨者、曰日者、曰風者以形用,曰雷者以神用,用莫神于聲,故圣人因聲以為樂。為之君臣、父子、兄弟者,禮也;禮之所不及,而樂及焉。正聲入乎耳,而人皆有事君、事父、事兄之心,則禮者固吾心之所有也,而圣人之說,又何從而不信乎?
說明
本文是蘇洵論述六經文章中的一篇。六經中的《樂經》久已失傳,但傳統的儒家學說一直非常重視音樂的功用,認為音樂與禮相輔相成,能使社會趨向于和諧、理想的秩序。蘇洵以這些觀點為依托,從禮之始作開始論述,層層推進,分析透辟。語言上則多用排比、反復,造成雄放流暢的文勢,使辯鋒更顯犀利。
上一篇:陳亮散文《中興論》原文賞析
下一篇:李格非散文《書《洛陽名園記》后》原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