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詩·李白·清平調詞三首》詩詞原文|題解|賞析|配圖
題解
《清平調》三首是李白在長安供奉翰林時所作,詩人把牡丹花和楊貴妃融合在一起,指出了花即是人,人即是花,同蒙唐玄宗的恩澤。據《樂府詩集》引《松窗錄》曰:“開元中,禁中木芍藥方繁開,帝乘照夜白(馬名),太真妃以步輦從。李龜年以歌擅一時。帝曰:‘賞名花、對妃子,焉用舊樂辭為?’遂命李白作《清平調》三章,令梨園弟子略撫絲竹以促歌。帝自調玉笛以倚曲。”
其一
原文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②。
若非群玉山頭見,會向瑤臺月下逢③。
注釋
①清平調:樂曲名。 ②云想句:以云彩和花喻楊貴妃的美麗。華濃:美麗濃艷。 ③群玉山:傳說中西王母所居處,因山中多玉石而得名。瑤臺:西王母所居之宮 。這兩句是說楊貴妃之美,好像來自天上,非人間所有。會,應當。
其二
原文
一枝秾艷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斷腸①。
借問漢宮誰得似?可憐飛燕倚新妝②。
注釋
①一枝句:由色美寫到味香,更顯其濃麗。云雨句:指連巫山神女也不及楊貴妃風流美艷。 ②可憐:可愛。飛燕:趙飛燕,漢成帝皇后。原為宮人,因貌美得寵。善歌舞,因體小輕盈,被稱為飛燕。成帝死后賜死。倚新妝:靠新艷的裝扮才能相比。
其三
原文
名花傾國兩相歡,長得君王帶笑看①。
解釋春風無限恨,沉香亭北倚欄干②。
注釋
①名花:指牡丹。傾國:指楊貴妃。傾國本來是夸張美色迷人,后來一般都用作美色的代稱。 ②解釋二句:指在沉香亭伴著君王的牡丹和楊貴妃,最能解得玄宗的一片風流。解釋,理解、懂得。恨,這里是風流情絲之意。沉香亭,在興慶宮興慶湖東側,用沉香木所建。
賞讀
第一首詩歌頌揚貴妃的美麗。第一句以夸張手法寫楊貴妃華美的衣服和嬌艷的容貌。給人以花團錦簇之感。“想”可以說是彩云向往她的衣服,花朵羨慕她的容顏,也可以說衣裳像彩云,容貌像花朵,借以烘托楊貴妃的美麗。第二句寫美麗的牡丹花受春風的吹拂,在晶瑩的露水中更加妖艷,補充了上句。不但使花容人面的楊貴妃更見精神,也暗喻君王的恩澤。接下兩句詩人想象這樣絕美的花容,恐怕只有上天仙境才能見到,因而詩人以群玉山頭的西王母、瑤臺月下的仙女比擬楊貴妃,寫足了楊貴妃的美貌。同時詩人不露痕跡地把楊妃比作天女下凡,超脫人間了。
第二首用牡丹花比擬楊貴妃的艷香。與第一首把讀者引入蟾宮閬苑不同,這首詩是借古喻今,以楚襄王為夢中的神女而斷腸,漢武帝的寵妃趙飛燕雖是絕代美女,可是還得依靠新妝,來襯托眼前花容月貌的楊貴妃不須脂粉,便是天然絕色。喻守真《唐詩三百首詳析》說:“太白此詞,名花與妃子共詠,雖竭力揄揚,而意成諷諫,一時興到筆隨的絕妙好詞,其中以飛燕比太真,不料日后竟成為人所媒孽讒構,終于落拓以死。才人不遇,可為浩嘆。”是說李白因這首詩中用趙飛燕比楊玉環,被高力士附會為詛咒楊貴妃之詞,在皇帝面前進讒言,李白被逐出京城,一生未得志。
第三首從仙境古人返回到眼前的沉香亭北的牡丹花。把名花和美人放在一起,把牡丹與美人動人的姿色描繪得情趣盎然,使得倚在欄桿旁的玄宗“帶笑看”,看到如此美麗的花朵與傾國的美人輝映在一起,多少春愁春恨都消失殆盡,君王只顧高興地笑著看個不停了。
這三首詩從不同角度描寫了楊貴妃的美麗,也表現了君王對她的寵幸。寫作技巧上,把牡丹與貴妃融在一起描寫,色彩鮮明,極具浪漫主義色彩。
上一篇:《唐詩·李賀·浩歌》詩詞原文|題解|賞析|配圖
下一篇:《漢魏六朝詩歌·郭璞·游仙詩(其一)》詩詞原文|題解|賞析|配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