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洛陽名園記》后
李格非
李格非(生卒年不詳),字文叔,濟南(今山東濟南市)人,南宋詞人李清照的父親。宋熙寧九年(1076)進士。歷任校書郎、禮部員外郎等。以文章受知于蘇軾,主張“文不可以茍作”,要“字字如肺腑流出”。其文以情動人,辭氣練達,頗為后人推重。有《禮記說》《洛陽名園記》。
書《洛陽名園記》后
洛陽處天下之中,挾殽澠之阻,當秦隴之襟喉,而趙魏之走集,蓋四方必爭之地也。天下常無事則已,有事則洛陽必先受兵。予故嘗曰:“洛陽之盛衰,天下治亂之候也。”
方唐貞觀、開元之間,公卿貴戚開館列第于東都者,號千有余邸。及其亂離,繼以五季之酷,其池塘竹樹,兵車蹂踐,廢而為丘墟;高亭大榭,煙火焚燎,化而為灰燼,與唐共滅而俱亡者,無余處矣。予故嘗曰:“園圃之廢興,洛陽盛衰之候也。”且天下之治亂,候于洛陽之盛衰而知;洛陽之盛衰,候于園圃之廢興而得,則《名園記》之作,予豈徒然哉?
嗚呼!公卿大夫方進于朝,放乎一己之私意以自為,而忘天下之治忽,欲退享此樂,得乎?唐之末路是矣!
說明
李格非的《洛陽名園記》,寫于宋哲宗紹圣二年(1095),文中記述了北宋洛陽十九座花園的情況,最后又寫下這篇總論,明確指出他作《洛陽名園記》是有政治寓意的。作者認為,洛陽園圃的興廢,是洛陽盛衰的標志,進而又是天下治亂的標志。他敏銳地預感到,公卿貴戚放意于名園風光而忘天下之治亂,那么唐代滅亡的教訓就在眼前。全文充溢著冷峻的思索、深沉的憂患,逐層推理,文辭精練,以小見大,邏輯嚴整,確實是“字字如肺腑流出”。
集評
邵博曰:洛陽名公卿園林,為天下第一,靖康后祝融回祿,盡取以去矣。予得李格非文叔《洛陽名園記》,讀之至流涕,文叔出東坡之門,其文亦可觀,如論天下之治亂,候于洛陽之盛衰;洛陽之盛衰,候于園圃之廢興,其知言哉。
——宋·邵博《聞見后錄》卷二十四
謝枋得曰:名園特游觀之末,今張大其事,恢廣其意,謂園囿之興廢,乃洛陽盛衰之候,洛陽之盛衰乃天下治安之候,是至小之物,關系至大。有學有識,方能為此文。
——宋·謝枋得《文章軌范》卷六
上一篇:樂論散文《樂論》原文賞析
下一篇:岳飛散文《五岳祠盟記》原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