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鑒賞《兩宋詞·張炎·解連環》張 炎
張 炎
孤 雁
楚江空晚①。悵離群萬里,怳然驚散②。自顧影、欲下寒塘,正沙凈草枯,水平天遠。寫不成書③,只寄得相思一點④。料因循誤了⑤,殘氈擁雪⑥,故人心眼。誰憐旅愁荏苒⑦。謾長門夜悄⑧,錦箏彈怨⑨。想伴侶、猶宿蘆花,也曾念春前,去程應轉。暮雨相呼⑩,怕驀地、玉關重見。未羞他、雙燕歸來,畫簾半卷。
蘆汀密雪圖(局部)【宋】梁師閔 故宮博物院藏
注釋 ①楚江:泛指南方。②怳然:失意的樣子。一作“恍然”。③寫不成書:大雁列隊而飛,成“人”或“一”字,孤雁獨飛,所以不能成字。④相思一點:孤雁是雁陣所成的字中的一點。⑤因循:沿用舊習不改。這里指孤雁因為離群而耽擱。⑥殘氈擁雪:《漢書·蘇武傳》:“單于……乃幽武,置大窖中,絕不飲食。天雨雪,武臥嚙雪與旃毛并咽之,數日不死。”后蘇武借助雁足傳書,得以生還。⑦荏苒:時間漸漸過去。⑧謾:同“漫”,徒然。長門夜悄:長門是漢武帝時陳皇后被棄置幽居的冷宮。唐杜牧《早雁》詩:“仙掌月明孤影過,長門燈暗數聲來。”⑨錦箏:箏的美稱。古箏有十二或十三弦,斜列如雁行,又稱雁箏。⑩暮雨相呼:唐崔涂《孤雁》詩:“暮雨相呼失,寒塘欲下遲。”
鑒賞 張炎和王沂孫等南宋諸家一樣,以詠物擅名。除以《南浦·春水》而博得“張春水”之名,他又因這首詠孤雁的《解連環》,被稱為“張孤雁”。其中“寫不成書,只寄得相思一點”這兩句,更是為后人所激賞。正如陳匪石先生所說:“南宋人最講寄托,于小中見大,如《樂府補題》所載者,玉田尤以刻畫新警為工。”(《宋詞舉》)且讓我們看這首詞是“寄托”何事,又是如何“刻畫新警”的。
首句來得平淡,“楚江空晚”,起筆鋪展出基本色調,空闊、凄涼之意,呼之欲出,為“孤”字做足鋪墊。正是“詞一起即有離群索居之慨”(劉永濟《微睇室說詞》)。“悵離群”九字,點出題目,有統領全篇之意。接著便展開賦筆,盡情刻畫。“自顧影”以下五句,被周密評為“雖丹青難畫”(《絕妙好詞》),丹青雖能畫出“沙凈草枯,水平天遠”,卻難畫出“自顧影”的自憐自艾,“欲下寒塘”的猶豫遲疑,和無所依倚的悵然。人大多解道此詞雖寫孤雁,卻是以孤雁自喻,寄寓身世之感。于這一句中便可見端倪。
“寫不成書,只寄得相思一點”是說,一只孤雁,不能夠和雁群一起排成字了,帶去南方的相思之意,便只有恰如其身的“一點”。這是非常妙的說法,如實繪形,又巧妙關合“相思”的人情,更將一“孤”字寫之入骨。這正是俞陛云所言“人雁雙關,允推絕唱”(《唐五代兩宋詞選釋》)。果然是能讓人拍手叫好,服膺其“好句如仙”(鄧廷楨《雙硯齋詞話》)的。由此,我們可以領略到詞人的刻畫精警,也可感到詞人的寄托遙深。“殘氈擁雪”“故人心眼”,多數人認為是以蘇武比喻那些被拘北行的南宋人。用此典非但貼合詠“雁”,更貼合詠“孤”,于此之外,似乎還有家國之感。那些羈留北方的漢人,便因無雁傳書,因國事如此,與故人、故鄉相見無期了。
過片承接“因循誤了”而來,上片寫孤雁誤了“故人”,下片接寫“誰憐”孤雁。兩相映照,詞意相連。這正如作者在《詞源》中論及作慢詞,“最是過片不要斷了曲意,須要承上接下”。“旅愁荏苒”,是寫孤雁,也是寫詞人自身。旅愁繼而寫之,便成“怨”。“長門夜悄,錦箏彈怨”,皆綰合雁與人,著實巧妙。長門是陳皇后的冷宮、幽恨聚集之所,而杜牧又曾以“長門燈暗數聲來”(《早雁》)詠雁,因此此事既關雁怨,又關人怨;錦箏,因弦列如雁行,而稱雁箏,它的曲聲凄清哀怨,故又稱哀箏,所以說“錦箏彈怨”——又是雁怨,又是人怨。如此寫來,巧思深蘊,耐人尋味。“想伴侶”三句,又從“誰憐孤雁”轉而寫“孤雁憐伴”,而愈發顯其孤之至、凄之至。遙想伙伴們在途中,依舊棲息于蘆花叢中,到春天之前,它們應該往回轉了。這種遙想真讓人凄然。孤旅中可堪安慰者,也唯有此吧! 這孤雁又想象著,或許暮雨中忽于玉關重逢舊友呢? 但詞人為何著一“怕”字呢?這種情緒十分微妙。為何又揀“玉關”這個地名呢? 玉關即玉門關,是邊境的代名詞,詞人寄意深微,讀者自可琢磨。
假使是相見有期,那么,終不愧畫簾雙飛的歸燕。這兩句結語以無望的希望,為這首孤雁的詠詞著上一層微微的亮色。詞人的漂泊生涯從而立之年持續到終老,難道是這首詞下了一道讖語?
這首詞是張炎的代表作之一,它雕琢得看不出雕琢,經營到看不出經營,是詠物詞中的上乘之作。就連一向輕視白云詞的周密,也有“以意貫串,渾化無跡”的好評(《<宋四家詞選>序論》。(劉清瀅)
集評 元·孔齊:“錢塘張叔夏,嘗賦孤雁詞,有‘寫不成書,只寄得相思一點’,人皆稱‘張孤雁’。”(《至正直記》)
清·周濟、譚獻:“起是側入而氣傷于僄。‘寫不成書’二句,若槜李之有指痕。‘想伴侶’二句,清空如話。‘暮雨’二句若浪花之圓蹴,頗近自然。”(《詞辨》)
劉永濟:“細按全詞,用筆空靈,用意微婉,極盡托物抒情之能事,故時人至以孤雁品題其人,非虛美也。”(《微睇室說詞》)
鏈接“張孤雁”與“張春水”。張炎在南宋滅亡之后,飽受國破家亡的傷痛和浪跡江湖的凄苦,其詞風一改早年的悠閑逸致,顯現出格調凄清、情思婉轉的特點,尤其是善于寓情于景,在寫景詠物中傳情。其中的代表作如本篇:“寫不成書,只寄得相思一點”,刻畫孤雁的神態精妙,寄情幽遠,廣為傳誦,人稱之為“張孤雁”。他的另一首詞《南浦·春水》,亦是形神兼勝,被宋人鄧牧稱譽為“絕唱今古,人以‘張春水’目之”(《伯牙琴·張叔夏詞集序》)。
清初浙西詞派宗法姜夔、張炎。清初浙西詞派極力推尊南宋詞人姜夔、張炎。浙西詞派的代表人物朱彝尊在其《靜志居詩話》中有謂,當時浙江詞家幾乎是“家白石(姜夔)而戶玉田(張炎)”并在其《解佩令·自題詞集》一詞中說自己的詞作也是“倚新聲、玉田差近”。
上一篇:《兩宋詞·姜夔·解連環》翻譯|原文|賞析|評點
下一篇:《兩宋詞·劉克莊·賀新郎》翻譯|原文|賞析|評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