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呂·喜春來 春宴(四首)
元好問
一
春盤宜剪三生菜,春燕斜簪七寶釵。春風春醞透人懷。春宴排,齊唱喜春來。
二
梅殘玉靨香猶在,柳破金梢眼未開。東風和氣滿樓臺。桃杏拆,宜唱喜春來。
三
梅擎殘雪芳心奈,柳倚東風望眼開。溫柔樽俎小樓臺。紅袖繞,低唱喜春來。
四
攜將玉友尋花寨,看褪梅妝等杏腮。休隨劉阮到天臺。仙洞窄,且唱喜春來。
這四首小令,寫春天到來時,作者喜悅的心情,從曲的內容看,當是在金亡作者退隱故鄉之后所寫。曲文充滿春天的生機和歡樂的氣氛,調子舒暢而和諧,在歡樂中透露出作者的政治抱負。
第一首,用春天應時的春盤、醉人的春風、春酒,突出了節令的特點,并且句句有一個“春”字,用春盤、春燕、春風、春醞四種春天的景物,緊緊扣住了春宴的主題,渲染和營造了濃烈的早春氣氛。春盤,我國古代習俗,于立春這一天,將生菜、水果、春餅等裝在盤內,饋送親友,稱春盤。皇帝亦于立春前一日,以春盤并美酒賜近臣。蘇軾《浣溪沙》詞: “雪沫乳花浮午盞,蓼茸蒿筍試春盤。”春燕,指少女頭上戴的應時頭飾。據《荊楚歲時記》載,古俗女子于“立春日,悉剪彩為燕以戴之,帖宜春之字”。簪、釵,皆為婦女頭戴的飾物。春醞,春酒。
第二首,寫樓臺歡宴所見的春景:殘梅散香,柳梢泛金,東風和煦,桃杏競放,一派早春風光。“梅殘玉靨香猶在”,潔白的梅花謝了,幽香還留在梅枝上。靨,人臉頰上的酒窩。玉靨,指梅花好像玉色的面頰。“柳破金梢眼未開”,柳枝已經泛出金黃色,尚未抽出葉子,“眼未開”,早春時節,柳條初生的葉子好像人睡眼初張,稱為“柳眼”。“桃杏拆”,桃、杏花開放。拆,裂開。元好問一生熱愛春天,在春天的花卉中又最喜歡杏花。在他的筆下,杏花呈現出各種美妙的情態:有如憨癡、天真的杏蕾,有似春情思動、羞面迷人的閨閣少女的半開而未怒放的杏花,有爭奇斗艷、爛漫絢麗的杏花……而這里,卻用一個“拆”字把杏花寫活了,給人以動的感覺,把春天也寫活了!
第三首,寫春宴的情景。小樓臺在玉梅、白雪的映照下,在柳枝的圍護下,盛酒和盛肉的樽俎,擺滿了宴席,主人與賓朋一面歡宴,一面觀看歌舞,好不熱鬧!紅袖,指宴會中的歌女。
第四首寫春宴過后,攜扶友人步出樓臺觀花,看過褪妝的紅梅,又觀剛剛開放的杏花,面對此情此景,詩人詩情滿懷,聯系自己的身世,發出了感慨:“休隨劉阮到天臺。仙洞窄”!劉,指西晉詩人劉琨,字越石;阮,指詩人阮籍。這兩位都是與元好問際遇相同,又頗受元好問崇敬的前輩詩人。他曾作詩品評過他們: “可惜并州劉越石,不教橫槊建安中。”“老阮不狂誰會得?出門一笑大江橫!”這里元好問表示,要與他們一樣,不與元朝統治者合作,但又要高出他們一籌,決不隱逸避世,而是要擔當起編撰金史的歷史重任!這一句點題,說明了全曲的主旨。元好問自金亡后,一直不仕,在故鄉構筑野史亭,專心致志,纂修金史,修成《壬辰雜編》 (已佚)、《中州集》,保存了金代的作品和史料。詩人在飲宴賞春時,仍念念不忘自己的責任,實在難能可貴!
通觀這四首曲作,清新婉約,麗而不綺,纖而不佻,別具風致!
上一篇:中呂·十二月過堯民歌相思·無名氏|原文|賞析|鑒賞|譯文|注釋
下一篇:中呂·快活三過朝天子賞春·胡祗遹|原文|賞析|鑒賞|譯文|注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