陋室銘
劉禹錫(772—842),字夢得,洛陽(今河南洛陽)人,一作彭城(今江蘇徐州)人。貞元九年(793)進士,授監察御史。參加王叔文集團變法,失敗后,貶朗州司馬,后又任連州、夔州、和州刺史。晚年入朝,官至檢校禮部尚書兼太子賓客,故世稱劉賓客。詩文俱佳,涉獵題材廣泛。文以論說文成就最大。其詩注重有益社會,鋒芒較顯。懷古之作,亦具特色。善于吸收民歌影響,創作許多《楊柳枝詞》、《竹枝詞》,清新活躍,開拓了中唐以后詩歌新領域。有《劉夢得文集》。
陋室銘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可以調素琴,閱金經。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南陽諸葛廬,西蜀子
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說明
銘原是古代刻在器物或碑石上的韻文,用以策勵自己或頌揚他人,后來演變成一種獨立的文體。劉禹錫的陋室,建于他貶職和州期間。他在此著書撰文,吟詠詩章,沉浸在逸趣雅興的精神世界里,這篇文章反映的正是這一側面。文章以山水神龍取興,接以環境景物之幽靜、往來朋友之高雅、獨處室中之自得。最后與歷史名人作比附,從而突出了陋室不陋、有德為馨的主旨,表現了自己不同流俗的生活情趣與高潔品性。全文篇幅短小,但內容充實。采用對偶句式,以富有節奏的音樂性貫串全文,使文章顯得輕靈而瀟灑,精簡而深邃。
集評
吳楚材曰:陋室之可銘,在德之馨,不在室之陋也。惟有德者居之,則陋室之中觸目皆成佳趣。末以“何陋”結之,饒有逸韻。
——清·吳楚材等《古文觀止》卷七
李扶九曰:小小短章,無法不備。凡銘多自警,此卻自得自夸,體格稍變。起以山水喻引,則來不突;末引古結,則去不盡。中間室中景、室中人、室中事,布置層次。末引“何陋”之言,隱藏“君子居之”四字在內,若全引便著跡,尤見其巧處。
——清·李扶九《古文筆法百篇卷三·一字立骨》
余誠曰:起首四句,興起室以德重意,“惟吾德馨”一語,道盡陋室增光處,最為簡要。以下皆言吾德之能使陋室馨也。是故苔痕草色,無非吾德生意。談笑往來,無非吾德應酬,調琴無絲竹亂耳,閱經無案牘勞形,愈不問而知為吾德舉動矣。吾德之能使陋室馨者如是。雖以是室比諸葛草廬,子云玄亭,無多讓焉。末引何陋作結,而誦法孔子,其德又何可量耶。室雖陋亦不陋矣。至其詞調之清麗,結構之渾成,則文雖不滿百字,自具大觀。
——清·余誠《重訂古文釋義新編》卷七
上一篇:杜牧散文《阿房宮賦》原文賞析
下一篇:李翱散文《題燕太子丹傳后》原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