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鑒賞《齊天樂①·周密》蟬
蟬
槐薰忽送清商怨,依稀正聞還歇。故苑愁深,危弦調(diào)苦,前夢蛻痕枯葉。傷情念別。是幾度斜陽,幾回殘月。轉(zhuǎn)眼西風,一襟幽恨向誰說。 輕鬟猶記動影,翠蛾應妒我,雙鬢如雪。枝冷頻移,葉疏猶抱,孤負好秋時節(jié)。凄凄切切。漸迤邐②黃昏,砌蛩③相接。露洗馀悲,暮煙聲更咽。
①齊天樂,詞牌名。齊宮怨女因怨恨而死,幻化為蟬,后世稱之為“齊女蟬”。 ②迤邐(yǐlǐ),曲折連綿。 ③蛩(qiónɡ),蟋蟀。
這是一首絕妙的詠物詞作。
首句“槐薰忽送清商怨,依稀正聞還歇”,幽婉傷感中娓娓道出心中苦痛,在視聽感覺之中,引出隱隱的傷懷,營造了一種陰郁愁緒的氛圍。“故苑愁深,危弦調(diào)苦,前夢蛻痕枯葉”,又描繪出一幅令人心酸的枯寂畫面,凄婉的哀唱從荒涼的宮苑中傳出,魂魄與落葉交相飄搖,使人凄涼。作者情郁心中,隨之寓情以景,凸現(xiàn)斜陽、殘月、西風這一連串的悲傷寂寥意象的作用,一胸愁怨在心中回旋無處寄托,只好“一切景語皆情語了”。
下片詞人構思奇巧:“輕鬟猶記動影,翠蛾應妒我,雙鬢如雪。”以宮女優(yōu)雅美姿、動感十足的往日形態(tài)使人嫉妒引起回憶,如今兩鬢添霜、容顏不在,前后形成強烈反差,勾起愁怨和落寞情懷。詞人斗轉(zhuǎn)筆意,有起有落,詞鋒妙絕。以下三句“枝冷頻移,葉疏猶抱,孤負好秋時節(jié)”,轉(zhuǎn)筆玲瓏,刻畫蟬在深秋中的神態(tài),暗喻宮女寂聊無依。最后幾句,情致幽咽、語氣低徊,他寫:“凄凄切切。漸迤邐黃昏,砌蛩相接。露洗馀悲,暮煙聲更咽。”將漸至黃昏,悲傷升起,用蟬的哀嘶與促織的悲吟表達詞人生活的凄清不快,國難家愁,生活潦倒,這不正如深秋鳴蟬幽婉而悲涼的哀鳴,直至消亡。
詞人精妙地通過幻化中的蟬的炎涼感知,營造起悲哀的意境,在言詞的深邃之中,卻時刻流露對仕途生命和國運的擔憂慨嘆,這也正是詞作藝術水平更高一籌的絕好體現(xiàn)。
●齊天樂,參見第566頁相關介紹。
●南宋“二窗”。指南宋詞人吳文英、周密。吳文英號夢窗,有《夢窗詞》;周密號草窗,有《草窗詞》。吳、周詞字句工麗,音調(diào)和諧,風格相近,同是格律派重要詞人,因以并稱。戈戴說:“草窗詞盡洗靡曼,獨標清麗,有韶倩之色,有綿渺之思,與夢窗旨趣相侔,二窗并稱允矣無忝。”(《宋七家詞選》)。又李慈銘說:“南宋之末,終推草窗、夢窗兩家為此事眉目,非碧山、竹屋所可頡頏。”(《孟學齋日記》)
在周密《齊天樂·蟬》問世的時候,還有一首《齊天樂·蟬》很有盛名,借詠物蘊家國之感,思想深度更有震撼力。
齊天樂 蟬
王沂孫
綠槐千樹西窗悄,厭厭晝眠驚起。飲露身輕,吟風翅薄,半剪冰箋誰寄。凄涼倦耳。漫重拂琴絲,怕尋冠珥。短夢深宮,向人猶自訴憔悴。 殘虹收盡過雨,晚來頻斷續(xù),都是秋意。病葉難留,纖柯易老,空憶斜陽身世。窗明月碎。甚已絕余音,尚遺枯蛻。鬢影參差,斷魂青鏡里。
這首詞以蟬的描繪貫穿全詞。作者寓情其中,人蟬互為,虛實交錯的變化,產(chǎn)生一種意象之間的流動和跳躍,大大拓展了意蘊包容的空間。
上片首句,寫出綠槐濃陰,人懶不起卻被陣陣蟬鳴驚醒的境況。“驚”字表現(xiàn)出人物不眠之夜的幽思和重負情態(tài)。輕妙一筆詞人隨后描寫角度由人到蟬。刻畫蟬的形神特色,輕盈靈動,賦予美感,是作者對美好事物的感受,也是對凄冷境遇的傷懷。“凄涼倦耳”一語道破,情致憂悶,神志蒼涼。“漫重拂琴絲,怕尋冠珥”詞人用典精巧表達憂思。通過蟬的刻畫,隨后引至宮中凄清景象描寫,慨嘆人生如夢,苦況難堪的心境。“憔悴”二字寫出人的悲涼病態(tài),也是在寫蟬的命運悲切,一語雙關,形神兼?zhèn)洹?/p>
隨后作者抒寫秋意:落日殘紅,秋雨斷續(xù),交相輝映,秋意襲人。一幅凋殘蒼涼、凄寒籠罩的秋意圖渾然出現(xiàn)。作者慨嘆歲月更替、自然流逝的現(xiàn)實,回天無力,只是空作回憶與哀思。“窗明月碎”一句精妙,刻畫出離人難寐、孤月高懸使人心碎的情態(tài)。緊接三句,由描繪人,再到幻化中的蟬,情態(tài)孤苦。“病”“纖”消瘦矣。末日已臨、不斷齊鳴,引起對往昔繁盛無限的追憶。月圓掛天空,月光似乎凋敝擊碎。在殘葉清秋的間隙,樹影搖曳,枯樹死蟬,景象慘然。“鬢影參差,斷魂青鏡里”升華詞人的情感,獨自面對青鏡,高雅的節(jié)操無人理解,明鏡鑒之,遺恨不止。
這首詞情景描繪形象,外現(xiàn)和抒情主體入乎其內(nèi),并與歌詠之物相互交錯感懷,比興手法巧妙駕馭,致使詞作華彩精妙。
蟬的意象,在詞作詩文中,歷來是悵惘凄楚的象征,具有特定的寄予和意蘊。如虞世南曾詠凄涼倦耳蟬聲陣陣,令人悵觸;聲聲凄涼,不堪卒聽,故云“倦耳”,生之“凄涼”,包含蟬鳴之音和人之心境。蟬的生命與幻化,也正是人的命運華章與凋零過程,寓含深意。通過擬人手法的運用更能夠巧妙地將中國古典文化的托物言志融于奇境,形象傳神,令人神往,勾起悲天憫人的心靈共振。
轉(zhuǎn)眼西風,一襟幽恨向誰說。
殘虹收盡過雨,晚來頻斷續(xù),都是秋意。
上一篇:宋詞《齊天樂·吳文英》翻譯|原文|賞析|評點
下一篇:宋詞《一叢花·趙長卿》翻譯|原文|賞析|評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