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鑒賞《一叢花①·趙長卿》暮春送別
暮春送別
階前春草亂愁芽。塵暗綠窗紗。釵盟鏡約知何限,最斷腸、湓浦琵琶②。南渚送船,西城折柳,遺恨在天涯。 夜來魂夢到儂家。一笑臉如霞。鶯啼燕恨西窗下,問何事、潘鬢先華③。鐘動五更,魂歸千里,殘角怨梅花。
①一叢花,詞牌名。 ②湓浦琵琶,見“相關鏈接”。 ③潘鬢先華,年紀尚輕,鬢發斑白。
本詞通過對別時情景的描繪和別后之夢的敘述,表達了詞人心中那份深深的離愁別恨。
上片回憶別時情景:臺階前的春草雜亂地生長,我心中頓生愁芽。“亂愁芽”運用擬人,在滿腹離愁的詞人眼中,充滿生機的春草也能加深他的愁情。一個“亂”字,狀出春草競相生長之勢,也烘托了詞人的煩亂心緒。前兩句中“亂”“暗”均由形容詞活用為動詞,不僅突出了景物特點,更活畫出了詞人與心愛的女子離別之際感情的變化。他們立下重逢的誓言卻又不知何時才能團圓,人世間最斷腸之事莫過于離別。女子折柳相贈,送作者上船,依依不舍,作者卻只能懷著這滿腹愁情漂泊天涯。“湓浦琵琶”化用了白居易《琵琶行》詩句,取送別之情、飄泊之感和難分難舍之意。“南渚送船,西城折柳”運用互文的手法,渲染了送別的氣氛。
下片講述詞人與心愛的女子別后之夢:作者夜里做夢又回到了女子家,滿臉笑容如朝霞般美麗。西窗下,他們暢敘離別之情、相思之意。“問何事、潘鬢先華”一句明為疑問,實則感嘆,表達了詞人漂泊天涯之苦,相思無限之恨。五更鐘聲敲響,把作者從夢中驚醒,方知自己仍在千里之外,陪伴作者的只有凄清的角聲和幽怨的梅花。“動”字寫出詞人夢驚之態,“歸”字更是展現了詞人回到現實之后的失落,“怨”字將角聲擬人化,傳達了詞人美夢被驚、回到現實后的無奈。我們仿佛看到詞人睡眼惺忪,走到窗前,驗證是否是夢的情態。而“梅花”照應上片的“春草”,可見詞人離開心愛之人已將近一年,這中間飽嘗的漂泊之苦、相思之恨更是可想而知。
本詞綜合運用了擬人、互文、虛實結合等表現手法,其中虛實結合的表現手法尤為突出。上片回憶別時情景是虛寫,組合春草、愁芽、灰塵、紗窗這些意象渲染離愁,又運用湓浦琵琶、柳等典型意象傳達別情;下片夢境描繪仍屬虛寫,展現詞人相思之情,而五更鐘聲、凄慘的角聲、視線中幽怨的梅花是由虛入實之筆,讓詞人重新被愁思包圍。
●一叢花,雙調七十八字,平韻,以張先“不如桃杏,猶解嫁車風”一首為最有名。
●潘鬢:晉朝詩人潘岳在《秋興賦序》里說自己才三十二歲,可已有白發,在《秋興賦》中又說鬢發已斑白。后世就用“潘鬢”表示鬢發斑白。
●湓浦琵琶:白居易曾被貶江州司馬,在湓浦口送客,聽到與他遭遇相似的琵琶女的琵琶聲,頓生天涯淪落之愁,曾有《琵琶行》一首長歌;南宋魏鶴山也有詩“湓浦猿啼杜宇悲,琵琶彈淚送人歸”,展現了別離之悲。采用虛實結合的表現手法表達離別之愁、相思之恨,是趙長卿羈旅題材詞作的一貫風格。下面這首《更漏子》與《一叢花》有異曲同工之妙。
更漏子
趙長卿
燭消紅,窗送白,冷落一衾寒色。鴉喚起,馬疾行,月來衣上明。
酒香唇,妝印臂,憶共人人睡。魂蝶亂,夢鸞孤,知他睡也無?
此詞上片描寫自己旅店中晨起上路的情景,下片則敘旅途夜宿時回憶和懷念伊人的情思,通篇充滿了一種凄清纏綿的感情。
“燭消紅,窗送白,冷落一衾寒色”三句,很富動態:紅燭已經燃盡,窗外透進了晨曦的乳白色,折射到床上的被衾,氣氛顯得凄清、冷落,由此一夜間之孤衾冷臥可知。“冷落一衾寒色”,更如“寒山一帶傷心碧”那樣,營造了冷清氛圍,且進一步展現了作者孤寂的心境。“鴉喚起,馬疾行,月來衣上明”三句:首句寫“起”,次句寫“行”,第三句突出“早”。窗外的烏鴉已經聒噪亂啼,早行人自然不能不起。鴉自鳴耳,而詞人認作是對他的“喚起”。“喚起”后,詞人只得披衣上馬,由馬馱著,開始了他一天的跋涉。詞人由馬馱之而行,寫其了無意緒,不得不行之情狀。
下片就通過詞人的回憶來勾畫出一位艷美多情的女子形象。“酒香唇,妝印臂,憶共人人睡”追憶離別前的兩件事。第一是臨寢前的對坐飲酒,她的櫻唇上散放出酒的香味;第二是枕榻上嚙臂誓盟,她的妝痕到現在似乎還殘留在自己的臂膀上。后三句倒裝,銜接上文的“睡”字而來:自別后不知她睡得安穩否?即使她沒有失眠,那么夜間做夢也肯定不會做得美滿。“魂蝶亂”與“夢鸞孤”實是互文,意思是:夢魂猶如蝶飛那樣紛亂無緒,又如失伴的鸞鳥那樣孤單凄涼。詞人在此飽含深情的筆觸,既表現了他那番“憐香惜玉”的情懷,又可以看作是他此刻“自憐孤獨”的嘆息,同時又補寫出自己這一夜豈不也是這樣。
上片實寫,通過組合消盡的紅燭、白窗、冷衾、鴉聲、月等晨起所見意象,傳達出詞人心中的凄清、冷落;下片回憶和想像是虛寫,組合了酒香唇、妝印臂、夢魂等意象,實為羈旅孤獨之嘆。本詞與《一叢花》相比,動詞的選用更加絕妙,可謂言有盡而意無窮。
南渚送船,西城折柳,遺恨在天涯。
鐘動五更,魂歸千里,殘角怨梅花。
上一篇:宋詞《齊天樂·周密》翻譯|原文|賞析|評點
下一篇:宋詞《臨江仙·劉一止》翻譯|原文|賞析|評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