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鑒賞《齊天樂①·吳文英》
三千年事殘鴉外,無言倦憑秋樹②。逝水移川,高陵變谷,那識當時神禹③。幽云怪雨。翠萍濕空梁,夜深飛去。雁起青天,數行書似舊藏處。 寂寥西窗久坐,故人慳會遇④,同翦燈語。積蘚殘碑,零圭斷璧⑤,重拂人間塵土。霜紅罷舞。漫山色青青,霧朝煙暮。岸鎖春船,畫旗喧賽鼓。
①齊天樂,詞牌名。 ②憑,靠著。 ③禹,夏禹。 ④慳,缺少,欠缺。 ⑤圭,用作憑信的玉,形狀上圓下方。璧,平而圓,中心有孔的玉。
本詞是詞人登臨懷古、感慨抒懷之作。詞人用詞綿密典麗,然而卻神味雋永,品味悠長。
上片是刻畫白天景象,但也融合夜間之事,思緒飛躍,感慨千萬。下片書寫晚上,夜深人靜,寂寞欄桿,在掛念友人的同時,情從景色中來,景在情中延展、深化。秋來凄清,古墓蒼翠樹木、流水逝去、往事如煙,萬古英杰使人悲傷不已。詞人所想、所感、所為、所見、所聞、所行歷歷在目,又交錯相織。作者詞作不同于一般游歷文章,輕松道來,委婉綿綿。巧妙地運用遐想無限的思維,給人留下無邊的想像空間。詞的開頭“倦憑秋樹”,這句形象而傳神地勾勒出一幅游歷疲憊的倦態。依靠著老樹蒼松回憶、整理白天的經歷,進而一番感慨、一番議論發抒而出。登禹陵極目遠眺,凝視蒼涼天空,陷入沉思的境界。三千年的歷史,恢宏而漫長,如今變得黯然和久遠,令人心中升起無限憂傷。時光流逝,代代巨變,物是人非,顛泊流離,失意落魄,難以言盡啊!作者稱道“那識當時神禹”,一語參透詞人心中萬世不變的報國壯志。神禹的子孫,已歷三千年之久,英靈尚在,尚能在風雨之夜,時有隱現。仰望青天,數行雁起長空,秋涼使人愁。
下片延續上片的構思。寫詞人與友人在西窗下剪燭共語、道盡天地人生。游山時在墓間所見的殘碑與廟壁中藏有的璧玉,都已被塵封,使人追思古代的心境油然升起。摩挲當年石刻,拂拭往日塵埃。記載神夏豐功偉績的石碑,象征國家統一的圭璧,這一切都令兩人感慨萬千、難以入眠。詞人欷歔嗚咽,不能自已。眼見陵墓山中蒼翠景物,秋色已深,霜紅已凋落,窮山暗森森。詞人感慨而發:時光流逝,青山依舊,人世無常,悲從中來。在跳躍的思維中,構建出一幅令人興奮的畫面:春日青青,岸邊畫船游蕩,喧騰簫鼓之聲飄然而至。
●吳文英(1212~1272),字君特,號夢窗,晚年又號覺翁,浙江寧波人。一生未第,平生交友甚廣,多有顯貴,景定時,受知于丞相吳潛,往來于蘇杭之間。一生大都是做一點掌管、文筆的小職務,生活很不得意。詞作豐富,地位重要,堪稱詞人表率。其詞絢麗多工,擅長雕琢,音律和諧。今傳有《夢窗詞》。
代表詞作:《齊天樂·三千年事殘鴉外》《唐多令·何處合成愁》《八聲甘州·渺空煙四遠》《風入松·聽風聽雨過清明》等。
●齊天樂,參見566頁相關介紹。
●“會稽山”傳說。相傳4000多年前,神州大水不息,大禹受命治水:“八年于外,三過家門而不入”,與百姓歷盡艱辛,治平水患。《史書》記載,大禹“憂民救水到大越,大會計(進行會議協商的意思),爵有德,封有功。”后人將會議的地點茅山改稱“會稽山”(“稽”與“計”是通假字)。
詞人登臨紹興會稽山,望海祭禹、懷古抒情精品眾多。
漢宮春
會稽蓬萊閣觀雨
辛棄疾
秦望山頭,看亂云急雨,倒立江湖。不知云者為雨,雨者云乎。長空萬里,被西風、變滅須臾。回首聽、月明天籟,人間萬竅號呼。 誰向若耶溪上,倩美人西去,麋鹿姑蘇?至今故國人望,一舸歸歟。歲月暮矣,問何不鼓瑟吹竽。君不見、王亭謝館,冷煙寒樹啼烏。
這首詞的題目,原作“會稽蓬萊閣懷古”。會稽山曾是秦始皇南巡望大海、祭大禹之處。登此山,不禁會想起統一華夏的秦始皇和治理洪水猛獸的大禹。詞人以詰問的語氣講述傳奇色彩的故事:是誰請西施西去吳國,使吳國滅亡呢?越地的人們翹首盼望歸來!詞人從懷念范蠡到懷念王、謝,感情起伏轉折。作者抒發報國雪恥的思想的同時也明顯地表現出消極悲觀的情緒。詞的上闋,借景抒情,寓景于情。對自然景色的描寫,亂云急雨、氣勢博大,給人一種世事動蕩,風云不測的感覺,同時也為下文追思懷古作了鋪墊烘托。詞的下闋,詞人懷古抒情,論古嘆今,影射當今,借用古人憂愁煩悶的酒醉心態,去澆灌自己的不快心胸。精妙的傳奇故事,使詞作風骨明顯。從懷古到情感流瀉是一波三折、起伏跌宕。這也體現了詞人駕馭語言的高超水平。
全詞情感隨境而發,在回顧歷史滄桑之中,體現一種蒼涼、雄渾的愛國情懷。
雨、冷煙、寒樹作為詞人感慨的意象。在陰雨凄清的境界中,冷煙、寒樹訴說著懷古憂今、孤苦落寞的情懷,也暗合詞人一生流離漂泊的悲涼境界,其氣勢如同中國的山水畫家,氣勢恢宏,洋洋灑灑,好像積聚千年的悠遠情緒一瀉而出;又似乎西方油畫大師,色彩瑰麗,炫目之極,形象飛動,意境深遠絕美。
三千年事殘鴉外,無言倦憑秋樹。
回首聽、月明天籟,人間萬竅號呼。
上一篇:宋詞《鼓笛令·黃庭堅》翻譯|原文|賞析|評點
下一篇:宋詞《齊天樂·周密》翻譯|原文|賞析|評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