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鑒賞《鷓鴣天①·陸游》過野人家有感陸游縱轡江皋送夕暉,誰家井臼映荊扉。隔籬犬吠窺人過,滿箔蠶饑待葉歸。世態十年看爛熟,家山萬里夢依稀。躬耕本是英雄事,老死南陽未必非。
家住蒼煙落照間,絲毫塵事不相關。斟殘玉瀣行穿竹②,卷罷黃庭臥看山③。 貪嘯傲,任衰殘,不妨隨處一開顏。元知造物心腸別,老卻英雄似等閑。
①鷓鴣天,詞牌名。 ②玉瀣,瀣,指夜間的水氣。玉瀣,這里指一種美酒。明人馮時化在《酒史》卷上寫有,“隋煬帝造玉瀣酒,十年不敗。” ③《黃庭》,“黃庭”是道經的名稱,有《黃庭內景經》《黃庭外景經》《黃庭遁甲緣身經》,都是道家談論養生之道的書。
這首《鷓鴣天》是陸游文風飄逸的一類作品中的代表作之一。
上片開頭二句:“家住蒼煙間,絲毫塵事不相關。”“蒼煙”猶青煙,“落照”即夕陽晚照,詞句色彩鮮明,“蒼煙落照”四字,不禁讓人想起陶淵明“藹藹遠人村,依依墟里煙”的意境。字里行間已飽含作者的情感色彩。詞人把自己所居住的環境寫得優美而又純凈,與陰暗的仕途形成鮮明的對比。詞人描繪的是世俗纖塵不染的人間凈土,這也正是“戶庭塵染,虛室有余閑”的體現。
在這樣美好的環境中,詞人“斟殘玉瀣行穿竹,卷罷黃庭臥看山”。喝完了美酒就散步穿過了竹林;看完了《黃庭》就躺下來觀賞山中美景。優雅閑適的生活真是令人贊嘆。
下片開頭:“貪嘯傲,任衰殘,不妨隨處一開顏。”陶醉于美景、美酒、美文,詞人不禁歌詠自得,“嘯傲”一詞,其他詩人也常用,如“嘯傲遺世羅,縱情在獨往。”(郭璞《游仙詩》);“嘯傲東軒下,聊復得此生。”(陶淵明《飲酒》)。沉醉于這種曠達閑適的生活,即使到耄耋之年,也不后悔,隨處可見自己愉悅的事物,為什么不能終老田園呢?讀罷前文,我們仿佛覺得詞人就是一位遠離官場的隱士,紅塵看破,獨善其身。真的是這樣嗎?“元知造物心腸別,老卻英雄似等閑。”這兩句詞人的思想開始不同,詞人說原先就已知道造物者心腸與常人不同,英雄衰老死去時它卻等閑視之。這是詞人在怨天的不公,同時不也暗含對南宋統治者無心恢復中原,以致使自己英雄無用武之地的抱怨嗎?可見,詞中雖極力寫隱居生活的閑適,但潛在的抑郁不平之氣仍然掩藏不住,從而更深切地表現了作者的愛國主義情懷。
全詞極力渲染閑居生活的幽雅,最后抒情更加突出本詞的主旨。
●鷓鴣天,參見第78頁相關介紹。
●陸游的詩歌創作:陸游是一位創作特別豐富的詩人,集中存詩共約9300余首。他的詩大致可以分為三期:第一期是從少年到中年(46歲)入蜀以前。這一時期存詩僅200首左右,作品主要偏于文字形式,尚未得到生活的充實。第二期是入蜀以后,到他64歲罷官東歸,前后近20年,存詩2400余首。這一時期是他從軍南鄭,充滿戰斗氣息及愛國激情的時期,也是其詩歌創作的成熟期。第三期是長期蟄居故鄉山陰一直到逝世,亦有20年,現存詩約近6500首。詩中表現了一種清曠淡遠的田園風味,并不時流露著蒼涼的人生感慨。“詩到無人愛處工”,可算是道出了他此時的某種心情和所向往的藝術境界。另外,在這一時期的詩中,也表現出趨向質樸而沉實的創作風格。
●陸游描寫故鄉景色的相關詩句:
《春日》其五:“雪山萬疊看不厭,雪近山青又一奇。”
《柳橋晚眺》:“小浦聞魚躍,橫林待鶴歸。閑云不成雨,故傍碧山飛。”
《秋思》其七:“前山雨過云無跡,別浦潮回岸有痕。”
《吾廬》:“秋淺葉未丹,日落山更青。”
《舍北晚眺》:“紅樹青林帶暮煙。”
《孤云》:“為愛孤云盡日閑。”
《東村》:“欲歸還小立,為愛夕陽紅。”
“元知造物心腸別,老卻英雄似等閑!”寫出了詩人隱居生活中的滿腔激憤,詩人本不愿過那種江湖隱退的生活,只是由于看透了“上天”的“心腸”,才不得已而為之。
過野人家有感
陸游
縱轡江皋送夕暉,誰家井臼映荊扉。
隔籬犬吠窺人過,滿箔蠶饑待葉歸。
世態十年看爛熟,家山萬里夢依稀。
躬耕本是英雄事,老死南陽未必非。
宋淳熙三年(一一七六)春末,陸游被免除參議官職。陸游免官后寫此詩,夕陽西下的時候,縱馬江邊,看到的是轆轤、籬笆,聽到的是柴門犬吠,想象的是蠕動的春蠶等待著翠綠的桑葉,在我們眼前,詩人構筑了一幅立體的閑適的農村生活畫面,有陶淵明“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超脫。然而“世態十年看爛熟,家山萬里夢依稀。”這樣的畫面只是依稀在夢里,十年的宦海沉浮,自己的理想依然得不到實現。最后,陸游以諸葛亮躬耕南陽,“不求聞達于諸侯”自況,認為諸葛亮如不出山,“老死南陽”也不一定不好。此詩與《鷓鴣天·家住蒼煙落照間》中的最后兩句手法是一樣的,是牢騷語,當人厭倦了宦海的浮沉與洞達世事的險惡后,即使有滿懷的豪情壯志,也會產生歸隱田園的想法。
陸游常常以細膩平和的筆法,閑適恬和的情調,雋永純真的旨趣,寫自然景物與日常生活。描述中又暗含著報國之志不能實現的無奈,顯而易見,陸游的山水田園詩及其蘊含的愛國主義精神是中國文學園地永遠飄香的百合。
田園詩的意象通常有“荊扉”“籬笆”“犬吠”“蠶桑”“炊煙”“斜陽”等自然景觀或農村生活場景,以此建構和諧的、與世無爭的、閑適的生活,這樣的生活是許多知識分子向往的。
元知造物心腸別,老卻英雄似等閑!
躬耕本是英雄事,老死南陽未必非。
上一篇:宋詞《鷓鴣天·趙鼎》翻譯|原文|賞析|評點
下一篇:宋詞《齊天樂·高觀國》翻譯|原文|賞析|評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