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鑒賞《八聲甘州①·吳文英》靈巖陪庾幕諸公游②
靈巖陪庾幕諸公游②
渺空煙四遠,是何年、青天墜長星③。幻蒼厓云樹,名娃金屋④,殘霸宮城。箭徑酸風射眼,膩水染花腥⑤。時靸雙鴛響⑥,廊葉秋聲。
宮里吳王沉醉,倩五湖倦客⑦,獨釣醒醒。問蒼波無語,華發奈山青。水涵空、闌干高處,送亂鴉、斜日落漁汀。連呼酒,上琴臺去,秋與云平。
①八聲甘州,詞牌名。 ②靈巖,山名,在蘇州市西,上有春秋時吳國的遺跡館娃宮、琴臺等。 ③長星,彗星。 ④名娃,此指西施,為越王勾踐獻給吳王夫差的美女。 ⑤膩水,宮女濯妝的脂粉水。 ⑥靸,拖鞋。此作動詞,指穿著拖鞋。雙鴛,指女鞋。 ⑦五湖倦客,指范蠡。范蠡輔佐越王勾踐滅吳后,功成身退,放舟五湖。
詞人游歷靈巖山,觸景生情,因吳國古跡聯想到當年吳國興衰的史實,再想到宋朝當今國事,抒發感慨。詞人敘述吳越往事,慨嘆興亡,同時也聯想到自己人老而無成就的傷痛。上片觸景懷古,下片抒情傷今。時間不同,歷史相似。南宋偏安,憂心國家再赴當年吳王夫差沉溺聲色、走向敗亡的道路。詞人慨嘆自己,仰天試問“問蒼波無語,華發奈山青”,聯想自己壯志未酬,失意悲傷。詞的結尾,寓情于景,抒發內心的情懷。詞人通過奇特的藝術想像和聯想,構建如夢如幻的意境——沉郁蒼涼、凄清孤苦、失意落魄、浪跡飄零。
上片伊始,勾畫出一個浩淼長空、煙霧繚繞的場景,馬上使人浮想聯翩;繼而,自我迷失一般自問“是何年”,一語道破心境的低落、消沉,迷茫不知前景。之后,詞人一筆揮毫:“青天墜長星”,給人一種天地巨變、大廈將傾的感覺。這正適合了詞人的心境:國難家恨、飄零不定,豈不正是在長空中流逝的星辰?作者借寫吳越之爭、吳國強大到消亡的歷史,表達對國運的擔憂。想起美女樓閣,目睹殘霸宮城,一腔悲慨如秋日冷風涼透心底。
詞人雖浪跡天涯,但依然對國運興衰憂心忡忡。想起當年吳王昏聵往事,憶起范蠡輔佐江山的忠誠與才華,同時又慨嘆、又遺憾的表達觀點:“倩五湖倦客,獨釣醒醒”。這似乎在暗示:自己飄零落寞,但胸懷治國安邦的才能,一腔熱忱卻只能充當一個倦客。“問蒼波無語,華發奈山青”一語點透自己悲傷失意的心境,天地不語,白發早生,生命流逝,令人傷感多多!接著一句:“水涵空、闌干高處,送亂鴉、斜日落漁汀。”夕陽西下,在流逝的水邊,在群鴉的翩翩翻飛中憂慮地度過時光,如此慨嘆實屬無奈。
●八聲甘州,參見第26頁相關介紹。
●“膩水”來由。唐代杜牧《阿房宮賦》:“朝歌夜弦,為秦宮人。明星熒熒,開妝鏡也;綠云擾擾,梳曉鬟也;渭流漲膩,棄脂水也;煙斜霧橫,焚椒蘭也。雷霆乍驚,宮車過也;轆轆遠聽,杳不知其所之也。一肌一容,盡態極妍,縵立遠視,而望幸焉;有不得見者三十六年。”詩人生動傳神地描繪出宮中美女精雕細琢打扮艷麗之景象。宋任《古今詞話》寫道:吳宮美女如云,胭脂洗浴,流成小溪,溪流的水都滑膩無比。渭水泛起一層油膩,是她們潑下的脂粉水呀。
懷古憂國詞作,自古以來不乏精品:
黃陵廟
李群玉
小姑洲北渚云邊,兒女啼妝自儼然。
野廟向江春寂寂,古碑無紫草芊芊。
風回日暮吹芳芷,月落山深哭杜鵑。
猶似含顰忘巡狩,九嶷凝黛隔湘川。
詩人登臨黃陵廟,往日情景歷歷追思,在凄清冷落的景物氛圍中,觸景生情,懷古憂怨。詞人聯想從春色依舊到荒涼枯寂的廟宇,為國憂思的蒼涼意境深邃感人。詩句開頭“小姑洲北渚云邊,兒女啼妝自儼然”所描畫的是一種酸澀悲涼的感情場面。在此氛圍中,令人心有絲絲涼意。“野廟向江春寂寂,古碑無紫草芊芊”,野廟、古碑以歷史的蒼老面孔面對今人,給人一種憂思,而且更多是由盛到衰老的悲傷。“寂寂、芊芊”,巡回反復,強化一個衰敗枯寂的意象。這種主旨思想正是吳文英《八聲甘州》所體現的主題。時代的變遷,歷史的沉沒,詞人用語昏暗蕭條,但情思切切,令人生起情感共鳴。“風回日暮吹芳芷,月落山深哭杜鵑”寫出詞人悲涼心境,猶如杜鵑啼哭。日暮秋風起,突出荒涼無限;但又寫月落杜鵑哭,這更能強化凄慘的韻味。詞作語言筆法變幻無形,展現一個幻景迷離、深沉憂慮的意境。形式上虛實結合,古今縱橫開闔,讓人浮想聯翩、感慨萬千。
將日暮、枯草、野廟、殘垣構成詞作意象,營造出典型的敗落荒涼的意境。詞中每一事物都貼合懷古憂思、慨嘆人生的情懷,映襯主人翁對生命壯志不滅,卻又時而消極沉迷的心態,很好地表達詞人屢戰屢敗、屢遭冷落的憤慨。
問蒼波無語,華發奈山青。
風回日暮吹芳芷,月落山深哭杜鵑。
上一篇:宋詞《八六子·秦觀》翻譯|原文|賞析|評點
下一篇:宋詞《六州歌頭·韓元吉》翻譯|原文|賞析|評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