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鑒賞《一落索①·舒亶》葉底枝頭紅小。天然窈窕②。后園桃李謾成蹊③,問占得、春多少。
葉底枝頭紅小。天然窈窕②。后園桃李謾成蹊③,問占得、春多少。
不管雪消霜曉。朱顏長好④。年年若許醉花間,待拚了、花間老。
①一落索,詞牌名。 ②窈窕,美好。 ③謾,通慢。蹊,小路。 ④朱顏,美麗的容顏。
此詞是作者清麗自然、尤富理趣風格的代表之作。詞的內容上片寫詞人春日賞景的細節及感想;下片寫作者為春景陶醉之感。
上片“葉底枝頭紅小。天然窈窕”,“紅”“小”寫出花苞可愛的樣子,又加上天然窈窕的評價,仿佛讓人看見花苞的顏色、形狀、色澤及質感。接著作者又寫后園桃花李花的盛開景象,引得人們的觀賞。“問占得、春多少”一句寫出作者對滿園春色桃李占多少的感嘆。
下片“不管雪消霜曉。朱顏長好”,寫出花朵在風雪中依然美麗的樣子,更贊揚了她們傲霜迎雪的堅貞品格。引得作者想常醉于花間一直到老的向往。“待拚了、花間老”仿佛讓人看到作者已為花海陶醉、流連忘返之態。
全詞主要的寫作特色就是狀物傳神,用詞精妙。“紅小”“天然”“窈窕”“雪消霜曉”“朱顏長好”,讓人如見其態,如聞其香,生動入神。
●舒亶字信道,號懶堂,北宋明州慈溪(今屬浙江)人。英宗治平二年進士。神宗時做過知制誥,御史中丞。近人輯有《舒學士詞》一卷。有文集一百卷(《宋史·藝文志》),已佚。近人張壽鏞輯有《舒懶堂詩文存》三卷,收入四明約園刊《四明叢書》。《宋史》卷三二九有傳。
代表作:《點絳唇·周園分題得湖上聞樂》《醉花陰·試茶》《虞美人·寄公度》《一落索·蔣園和李朝奉》《臨江仙·送覲令李易初》《一落索·葉底枝頭紅小》。
●一落索,又名《洛陽春》《玉連環》《一絡索》。雙調,四十六字,上下片各四句三仄韻。
●蘇東坡在神宗元豐二年(1079年),奉調到湖州,蘇東坡一再上表給皇帝,使得朝中革新派極為惱火。元豐二年六月,李定、舒亶、何正臣等摘取蘇東坡詩中的話,說他“銜怨懷怒”“指斥乘輿”“包藏禍心”,諷刺政府,莽撞無禮,對皇帝不忠,如此大罪可謂死有余辜了。元豐二年四月蘇軾到達湖州,七月二十八日,蘇東坡才上任三個月,就被御史臺的吏卒逮捕,解往京師。當時通判祖無頗目擊說:“頃刻之間,拉一太守,如驅犬雞。”是為著名的“烏臺詩案”。
一落索
蔣園和李朝奉
舒亶
正是看花天氣。為春一醉。醉來卻不帶花歸,誚不解、看花意。
試問此花明媚。將花誰比。只應花好似年年,花不似、人憔悴。
這首詞緊扣賞花來寫,句句有花,實則句句寫人,惜花亦即惜人。“正是看花天氣”開門見山,點出題意。次句由景及人:“為春一醉。”對此良辰美景,陶然一醉,誠為賞心樂事。這一句既是寫看花人的感受,也從側面進一步烘托出春景的迷人。接下去便宕開筆鋒,道“醉來卻不帶花歸”。一個“卻”字,頓起波瀾。“為春一醉”,即為花一醉,足見對花愛之深,迷之切;但在留連花叢興猶未盡之時,偏又“不帶花歸”。對此,作者也不禁自己笑自己:“誚不解、看花意。”“誚”,渾也,直也。寫出作者高于俗人的愛花、惜花的一片深情,便委婉曲折地表達了出來。下片先設一問:“此花明媚,將花誰比?”言外之意是無人可比。再進一層說:“只應花好似年年,花不似、人憔悴。”就是說花之好,是年年如此,便該讓它留在枝頭,年年保持如此的明媚之姿,因為花不似人之隨著年光過往會漸趨憔悴。至此,因惜年華而惜春、因惜春而惜花的主意便曲折透出,上下片渾成一體,詞的意味頓生。
古人往往以“花落”象征凋零,失意,人生、事業的挫折。以惜春表達對美好事物的留戀、追懷。以“花開”象征希望,青春,人生的燦爛。
葉底枝頭紅小。天然窈窕。
不管雪消霜曉。朱顏長好。
上一篇:宋詞《一剪梅·蔣捷》翻譯|原文|賞析|評點
下一篇:宋詞《臨江仙·朱敦儒》翻譯|原文|賞析|評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