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擬人的修辭手法與語句例子
[定義]比擬的一種。臨時賦予物以人的動作、情感、品格等特征,將物當作人來寫的一種修辭方式。
[例釋]擬人可賦予物以人的神情狀態。
例1:村子里很靜,靜得安詳,靜得有趣,雞群和鴨群仿佛是它的主人。我走過一段石砌的小路,沒有碰見一個人,雞鴨們在我的面前顯得格外驕傲。(陳殘云《珠江岸邊》)
例1用人所具有的“驕傲”寫“雞鴨們”的神情狀態,凸顯了描寫對象在特定地域的特有地位。
擬人可賦予生物以新的生命,如例1,也可賦予無生物以生命。
例2:綠綠的西湖水,把來到岸邊的各種思想都款款地搖碎,融成一氣,把各色信徒都陶冶成了游客。它波光一閃,嫣然一笑,科學理性很難在它身邊保持堅挺。(余秋雨《西湖夢》)
例2將“西湖水”當作人來寫,賦予人才有的動作情態,將西湖水中所蘊含的豐富的民族文化底蘊、所具有的審美和感召魅力形象地體現出來。
有時擬人不僅涉及事物的某一方面,還同時關涉事物的多方面,使物的情感特征更加鮮明。
例3:山頂的魚鱗松時時顧盼著它(峽谷)。雖然相對無言,卻是心心相通。它敬仰峽谷深沉的品格,欽佩峽谷堅韌的毅力,它為陽光的偏愛憤懣,為深淵的遭遇不平。秋天,它結下了沉甸甸的種子,便毅然跳進了峽谷的懷抱,獻身于那沒有陽光的“地下”。也許為它所感召,純潔的白樺、挺拔的青楊、秀美的黃菠蘿,它們勇敢的種子,都來了,來了。幾粒、幾十粒、幾百粒。不是出于憐憫,而是為了試一試大自然的生命力究竟有多強……(張抗抗《地下森林斷想》)
例3雖然還是用表物的第三人稱代詞“它”、“它們”指稱,但描述綜合體現了人的動作、品格、思想,這既使峽谷具有了生命,也使魚鱗松具有了人的情感特征,將作者對景物頑強堅毅品格的謳歌頌揚表現得淋漓盡致。
[辨析]擬人與移就。見“移就”條。
上一篇:什么是折繞的修辭手法與語句例子
下一篇:什么是互體的修辭手法與語句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