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鑒賞《風入松①·俞國寶》采桑子歐陽修殘霞夕照西湖好,花塢蘋汀。十頃波平,野岸無人舟自橫。西南月上浮云散,軒檻涼生。蓮芰香清,水面風來酒面醒。
一春長費買花錢。日日醉花邊。玉驄慣識西湖路②,驕嘶過、沽酒壚前。紅杏香中簫鼓,綠楊影里秋千。 暖風十里麗人天③。花壓髻云偏④。畫船載取春歸去,馀情寄、湖水湖煙。明日重扶殘醉,來尋陌上花鈿⑤。
①風入松,樂府古琴曲名,后用作詞牌名。 ②玉驄(cōnɡ),指毛色青白相間的馬。 ③麗人天,杜甫《麗人行》中:“三月三日氣象新,長安水邊多麗人。” ④髻云偏,指頭上插的花太多,把頭發壓斜了。 ⑤花鈿,以金銀珠寶等制成的花朵形的首飾。
本詞描寫西湖春游時的繁華景象,把大好春光和人們爭相賞春的情形和惜春的情緒都體現的淋漓盡致,生動地反映出西子湖畔迷人的風光及游人絡繹不絕的繁華景象,并從側面反映出南宋上層社會貪圖享樂、腐朽荒奢的社會風氣。
詞的上片寫春景。起首兩句就寫出閑淡荒糜,“日日”呈現出游春的風氣,入筆自然。接下句繪出游春的非凡盛況。作者先寫游人之豪興,花邊買醉,席上聽歌;次記車馬之紛繁,白馬如玉,驕嘶湖邊。一個“醉”字,使讀者感到游者的情態,技法上也直貫篇末。后兩句描繪湖上之美景,歌舞歡樂之實情。讀了上片,我們看到這樣一幅西湖春光圖:紅杏飄香,綠楊婆娑,湖邊人山人海,車水馬龍,買花、沽酒,歌舞、秋千,一片沸騰的好景色。
下片寫戀春惜春的情緒。前兩句承接上片,為下面作了鋪墊。寫游人之釵光鬢影,綿延長景。好天氣自有好心情,緊跟兩句寫人們戀惜春光的情緒,綿渺多姿,風致妍秀,十分動人。這是這首詞的核心句,是畫龍點睛之筆!末句回應篇首,結束全篇,余波裊裊,留給讀者以期盼之感受,使人讀來又如身臨西湖一般,不肯去。
詞中“玉驄慣識西湖路”,從晏幾道《鷓鴣天》“夢魂慣得無拘檢”脫胎;“暖風十里麗人天”典化杜甫《麗人行》“三月三日天氣新,長安水邊多麗人”句。這使西湖春游圖意蘊更擴大,味道更香醇。后人對此詞贊賞有加。沈際飛評:“起處自然馨逸。”況周頤概括:“流美”。陳廷焯引詩譽詞“金勒馬嘶芳草地,玉樓人醉杏花天”,有此香艷,無此情致。結尾二句余波綺麗,可謂“回頭一笑百媚生”。
酒是這首詞的意象。古人有折柳贈別之說。飲酒抒情是一種起源更早、具有更大的普遍性的習俗。酒與傷懷、別離文學結下不解之緣,成為敘愁盡興、生發情緒的又一意象。在書寫別離感傷文學的作家筆端,不論別離于何時何地,均會“聊共引離尊”(秦觀《滿庭芳》),“都門帳飲無緒”(柳永《雨霖鈴》),“醉不成歡慘將別”。在這首詞作之中,詞人于游賞湖光山色中,借酒抒發暢快情緒,但有暗含淡淡的愁緒愁情,從而使酒的意象更加豐滿多韻。
●俞國寶,生卒年不詳,約公元一一九五年前后在世,臨川(今江西撫州)人。淳熙太學生。有《醒庵遺珠集》,不傳。
代表作品:《賀新郎·梅》《瑞鶴仙·春衫和淚著》《清平樂·數聲烏鵲》《卜算子·剪燭寫香箋》。
●風入松,參見第396頁相關介紹。
●《風入松》是淳熙年間作者為西湖斷橋畔小酒家所作,并書寫在酒家的素色屏風上面。據說當年太上皇高宗趙構乘船出游,經斷橋時,看到橋旁有間素雅的小酒家便進去歇息。趙構雖然在收復失土、恢復山河上既是懦夫又是外行,但對書法、詩詞還是頗有功底的。他駐目細品屏風上寫著的一首《風入松》詞,很是贊賞,便問是何人所作。有人告知是太學生俞國寶醉中所寫。高宗笑著說:“此詞甚好,但末句未免儒酸。”便將“明日再攜殘酒”句改定為“明日重扶殘醉”,欽定句設想明日之事,補足今日的留戀之情,妙結全篇,詞意及境界有很大提升。全詞形象地勾勒出歌舞升平的景象,高宗當日便傳旨授給俞國寶官職。俞國寶一詞得官,令太學生們欣羨不已。
前詞《風入松》是一幅西湖春游圖,詩人醉乎山水之間。下面是歐陽修繪出的一幅晚游西湖圖,是景不醉人,人自醉。
采桑子
歐陽修
殘霞夕照西湖好,花塢蘋汀。十頃波平,野岸無人舟自橫。
西南月上浮云散,軒檻涼生。蓮芰香清,水面風來酒面醒。
詞的開頭點出興游的時間,“殘霞夕照”是天將晚而未晚、日已落而尚未落盡的時候。“夕陽無限好”,古往今來不知有多少詩人歌詠過這一轉瞬即逝的黃金時刻。歐陽修沒有直寫景物的美,但這時的西湖,作者卻覺得“好”,好就好在“花塢蘋汀”。在殘霞夕照下所看到的是種在花池里的花,長在水邊或小洲上的蘋草,無一字道及情,但情卻寓于景中了。“十頃波平”,波平如鏡,浩渺無邊。“野岸無人舟自橫”,道出了此刻“野岸”的幽靜沉寂。
時間推移,“西南月上”,殘霞夕照已經消失。月自西南方現出,雖在“浮云散”之后,這月色也不會十分皎潔。這種色調與前面的淡素畫圖和諧融洽,見出作者用筆之細。“軒檻涼生”,直到這時才隱隱映現出人物來。至此可知,上片種種景物,都是這醉人的眼目所見,顯然他在這里已經有好長一段時間了。這里,作者以動寫靜,一切都是靜悄悄的,一點聲音也沒有,使人們仿佛置身紅塵之外。
此詞描繪潁州西湖的美景,表達了詞人寄情山水的志趣。全詞即景抒情,詞風清疏峻潔,意境清淡平和,給人以極高的藝術享受。
古來文人墨客,以西湖為歌詠對象的詩詞不勝枚舉。面對同樣的美景,不同的境界,產生不同的感悟。有的充滿粉飾太平的“儒酸氣”,有的表達了視富貴如浮云的心志;有的流出低迷頹唐情色,有的抒發進取不渝的胸懷。西湖裝不下錢塘水,卻容得下天下的詩詞歌賦。
畫船載取春歸去,馀情寄、湖水湖煙。
十頃波平,野岸無人舟自橫。
上一篇:宋詞《青玉案·毛滂》翻譯|原文|賞析|評點
下一篇:宋詞《鷓鴣天·姜夔》翻譯|原文|賞析|評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