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嶠《五言詩·長寧公主東莊侍宴》原文|譯文|注釋|賞析
李 嶠
別業臨青甸,鳴鑾降紫霄。
長筵鹓鷺集,仙管鳳凰調。
樹接南山近,煙含北渚遙。
承恩咸已醉,戀賞未還鑣。
【原詩今譯】
公主的別墅臨跨著青綠的郊野,
君主的鑾駕常常到這仙宮天闕。
百官們列隊迎候著降駕的天子,
管弦吹奏著鳳凰和鳴般的聲樂。
樹接南山,南山離東莊這么近,
煙漫北渚,北渚離這兒如此遠。
承賜盛宴呵,群臣們早成醉顏,
戀賞花美的東莊,忘卻了回還。
【鑒賞提示】
在封建社會中,陪君王宴飲雖然是臣子們詩歌創作中常常表現的題材,但要把這類題材處理好,確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它既要求作者緊緊地扣住眼前景,又要求作者不僅僅為眼前景局限住; 它既要求作者在并沒有什么意思的宴飲中找到一點兒情趣,又要求對主子的吹捧恰如其分。在這方面,李嶠的《長寧公主東莊侍宴》是頗值得我們玩味的。
詩的第一句雖然只是交待宴飲的地點,但“臨青甸”三字,不僅點出了 “別業”周圍綠草茵茵、綠樹成行的幽雅環境,而且也暗暗地為下文的寫景和臣子們“戀賞未還鑣”埋下了伏筆,使人們一下子就進入了詩的特有意境之中。緊接著,在“青甸”的開闊視野中,在長寧公主別業特定的場合中,天子的龍輦終于到來了。這里的“紫霄”二字用得頗具匠心。其一,所謂“紫霄”,指的是紫垣星座所在,古人認為這里是天上帝王的居處,作者在這里用了這個詞,一下子就寫出了“真龍天子”是與眾不同的。其二,作者用“鳴鑾”二字,本來就已經讓人們幾乎如聞其聲了,而“紫霄”二字,又說明這“鳴鑾”是從天而降的,從而造成了一個頗帶幾分神秘色彩的境界,為下文的展開寫出了規定的場景。
正因為上文的“鳴鑾”是從天而降的,所以作者在第二聯中這樣寫道:“長筵鹓鷺集,仙管鳳凰調。”你看,這是多么富有詩意的畫面呀! 平日峨冠博帶、頗帶著幾分威嚴的文武大臣們都被比成了鳳雛和白鷺,云集在豐盛的筵席前,而樂師的簫管里吹奏出的竟都是那些能把鳳凰招來的樂調……這樣,作者既把大臣們寫得頗有些不同凡俗,又恰到好處地吹捧了皇上;每一筆既充分地圍繞著“眼前景”而展開,又都充滿了詩情畫意,仿佛長寧公主的“東莊”是一個不食人間煙火的世外桃源,由此很自然地令人想到皇上雍容華貴的氣派,“東莊”侍宴的人數之多,宴會的豐盛與富貴。
在作品的第三聯中,作者突然筆鋒一轉,由宴會寫到了東莊周圍的環境:“樹接南山近,煙含北渚遙。”表面上看來,這樣寫似乎與“侍宴”的題目關系不太大,但實際上,“樹接”中的“接”字,給人一種由近及遠的感覺,仿佛那郁郁蔥蔥的南山一下子來到了人面前,使人覺得身在山外,如在山中,從而使這不平常的“侍宴”又增加了幾分迷人的色彩。同樣,“煙含”中的“含”字,不僅使長安城北的渭水處在了煙霧迷蒙的境界中,而且這遠景和南山的近景配合起來,使宴會的周圍有山有水,有樹有煙,給人一種“人在畫中”之感。這樣,作者雖然沒有直接去寫宴會,但宴會那樣高雅不凡的格調卻被烘托得更突出了。
詩的最后一聯又歸結到宴會上來。“承恩咸已醉”,一句話收住了上文,同時也把宴會的氣氛推向了高潮。“咸已醉”三字用得雖然并不起眼,但它放在了“承恩”之后,就似乎有了雙重的意義: 一重意思是說大家在這幽雅的環境中開懷暢飲,都已經喝得醉醺醺的了;另一重的意思又用到了皇上身上,是皇上的“大恩大德”和“御駕親臨”,才使臣子們有了這樣一次開懷暢飲的機會,其褒美的用意無疑是很明顯的。與此同時,詩的最后一句也是頗見功力的。本來,酒已喝了,音樂也聽了,“別業”周圍的美景也都觀賞了,“侍宴”的事無論如何也該收場了; 但是,作者卻偏偏寫了這么一句: “戀賞未還鑣。”所謂“戀賞”,主要是指臣子們留戀這種皇上親臨的幸福和這里的美景,“未還鑣”,是說他們舍不得離開這里。這樣,作者無形中就等于在心理上進一步延伸了臣子們“侍宴”的時間,進一步延長了“侍宴”的畫面,使人覺得這里的宴會雖然已經結束了,但宴會優雅別致的氣氛仍然縈繞在大家的心頭; 宴會周圍的景物雖然只寫了 “山”、“樹”等幾種,但在“戀賞”當中不知又增加了幾許,使人觀之不足,不忍離去。我國詩論中所謂的“言有盡而意無窮”,恐怕在某種程度上就是指這樣的境界吧?
上一篇:王績《五言詩·野望》原文|譯文|注釋|賞析
下一篇:趙嘏《七言詩·長安秋夕》原文|譯文|注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