舂陵行
元 結①
軍國多所需,切責在有司②。
有司臨郡縣,刑法競欲施。供給豈不憂?征斂又可悲。州小經亂亡,遺人實困疲。大鄉無十家,大族命單羸。朝餐是草根,暮食仍木皮。出言氣欲絕,意速行步遲③。追呼尚不忍,況乃鞭撲之!郵亭傳急符④,來往跡相追。更無寬大恩,但有迫促期。欲令鬻兒女,言發恐亂隨。悉使索其家,而又無生資。聽彼道路言,怨傷誰復知!“去冬山賊來,殺奪幾無遺。所愿見王官,撫養以惠慈。奈何重驅逐,不使存活為!”安人天子命,符節我所持⑤。州縣忽亂亡,得罪復是誰?逋緩違詔令⑥,蒙責固其宜。
前賢重守分,惡以禍福移。亦云貴守官,不愛能適時。顧惟孱弱者⑦,正直當不虧。何人采國風⑧,吾欲獻此辭。【注釋】
①元結(719—772),字次山,河南(今河南洛陽)人。有《元次山集》。
②有司:職官,此處指地方長官刺史。
③意速:心想快些。
④郵亭:古代設在路邊供送文書的人歇息的旅舍。急符:緊急的文書。
⑤符節:朝廷給地方長官行使權力的憑證。
⑥逋:拖欠。
⑦孱弱:弱小的人,指老百姓。
⑧采國風:采集反映民間生活的詩歌。
【詩本事】
此詩作于廣德二年(764),時詩人初任道州刺史。舂陵,漢縣名,唐代屬道州。原詩有序:癸卯歲(763),漫叟授道州刺史。道州舊四萬余戶,經賊已來,不滿四千,大半不勝賦稅。到官未五十日,承諸使征求符牒二百余封,皆曰:“失其限者,罪至貶削。”於戲!若悉應其命,則州縣破亂,刺史欲焉逃罪;若不應命,又即獲罪戾,必不免也。吾將守官,靜以安人,待罪而已。此州是舂陵故地,故作《舂陵行》以達下情。
【賞評】
在這篇作品中,詩人借助樸素平實的言辭體現出了極度憂民的情懷。在兵荒馬亂中,詩人來到道州任上,親眼目睹“大鄉無十家,大族命單羸。朝餐是草根,暮食仍木皮”的慘相后,發出了“供給豈不憂?征斂又可悲”的感慨!但“軍國多所需,切責在有司”,詩人畢竟是官,催收賦稅是職責所在。可怎么收呢?面對斯時斯地的慘相,“追呼尚不忍,況乃鞭撲之”,罵又不忍,打又不是。讓他們賣兒賣女吧,違背人倫恐怕要出大亂子;抄他們的家吧,這些人兩手空空又怎么過活?去年冬天山賊來襲,殺奪得十室九空,百姓日夜盼望官軍早點來,可萬萬沒想到官軍的苛政竟比“賊”還猛!最后詩人在矛盾中頂著貶削的罪責,橫下一條心,“逋緩違詔令”,作出了對民生有利的選擇。“顧惟孱弱者,正直當不虧。何人采國風,吾欲獻此辭”是詩人聲淚俱下之語,讀之為百姓揪心,亦為詩人擔心。
【詩評選輯】
①宋·葛立方《韻語陽秋》:元結刺道州,承兵賊之后,征率煩重,民不堪命,作《舂陵行》。
②清·張謙宜《齋詩談》:深著痛切,忠厚之意,自行其中。
上一篇:薛 濤《籌邊樓》察古觀今詩賞析
下一篇:白居易《觀刈麥》察古觀今詩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