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逖《五言詩·觀永樂公主入蕃》原文|譯文|注釋|賞析
孫 逖
邊地鶯花少,年來未覺新。
美人天上落,龍塞始應春。
【原詩今譯】
邊塞荒涼,缺少花兒和鶯語,
新的一年到來,春意在何處?
蕃漢和親,美人仿佛從天降,
從此,春色開始向邊地輸出。
【鑒賞提示】
據《資治通鑒》卷211記載:唐玄宗開元五年(717) 11月,契丹王李失活入朝。同年12月,唐玄宗封東平王外孫楊氏為永樂公主,嫁給李失活。這首小詩即寫永樂公主和親的場面,據前引資料推測,此行當在開元六年早春。蕃,舊時對西方邊境各族的通稱,這里指契丹族。
“邊地鶯花少,年來未覺新。”詩一開頭就給我們展示出一幅荒寒凄涼的邊塞行旅圖: 春光姍姍來遲,雖然新年已過,但仍然領略不到明媚艷麗的景色,聽不到鶯歌燕語,看不到山花如煙似燃的場面。雖僅寥寥十字,但簡潔而富有表現力,將邊地的凄涼冷落繪出,為下面寫公主遠嫁鋪墊了場面和氣氛。
“美人天上落,龍塞始應春。”美人,這里指永樂公主。天上落,古時認為漢族公主嫁給少數民族首領,是以上嫁下,稱其為“出降”,故說“天上落”,即從天都帝京到來之意。龍塞,即盧龍塞,故址在今河北盧龍縣北,這里代指契丹族居地。這兩句是說,公主的到來,給邊塞帶來了和煦溫暖的春天。
和親之制,由來已久,作為封建統治集團的一項外交政策,其得失利弊需要進行具體而詳細的歷史分析,不可一概而論。它對下嫁的女子個人所帶來的痛苦,在古代詩文中多有表現。但從今天的觀點來看,和親無疑促進了民族間的大融合,在一定程度上維系并改善了中原王朝與少數民族部落的睦鄰友好關系。和親公主由封建文明較高的中原,下嫁并定居在比較偏僻落后的邊疆地區,也促進了少數民族地區的封建化進程。她們往往是傳播異域文化的使者,將中原地區較先進的文化藝術、工藝技術和生活方式帶到邊疆,也把少數民族的奇珍異品、土貢特產帶回中原。漢代的昭君出塞、唐代的文成公主入藏,都對鞏固中原與少數民族的關系做出了極其重要的貢獻,不過,她們的歷史貢獻往往是以犧牲個人的青春和幸福為沉重代價的。所以,舊評謂此詩表面上是頌揚,實是悲永樂公主遠嫁異域,正好看破詩人在潛意識中情感與理智沖突的矛盾心態。
上一篇:杜甫《五言詩·觀李固請司馬弟山水圖》原文|譯文|注釋|賞析
下一篇:孟浩然《五言詩·訪袁拾遺不遇》原文|譯文|注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