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
作者: 李青山 【本書體例】
【原文】:
子之豐兮(1),俟我乎巷兮(2),悔予不送兮。
子之昌兮(3),俟我乎堂兮,悔予不將兮(4)。
衣錦褧衣(5),裳錦褧裳(6)。叔兮伯兮(7),駕予與行(8)。
裳錦褧裳,衣錦褧衣。叔兮伯兮,駕予與歸(9)。
【鑒賞】:
這首詩寫一位姑娘開始拒絕了一位小伙子的約會和追求,事后又覺得十分懊悔,急切地希望去和他過幸福的愛情生活。全詩均用賦體和女子獨白的手法,按女主人公感情變化和發展的次序,真摯直率而又生動曲折地描繪了女子的戀愛心理,情趣盎然,極富生活氣息
全詩四章,分作兩個層次。一、二章是第一個層次,寫姑娘一次又一次辜負了小伙子的約會和求婚,為此而深覺后悔。“子之豐兮,俟我乎巷矣”。英俊健美的小伙子,懷一腔春意,興沖沖來向我約會和求婚,早早就等候在我家的小巷口。這情景全由姑娘嘴里道出,從她那贊美愜意之情來看,姑娘對小伙子的一片至誠,對他那漂亮的容顏和健壯的身材,久已情動了,愛慕了,傾心相許了。可姑娘家的心啊,有時真個微妙曲折地令人難以捉摸:她也許是出于初戀的羞怯心理,也許是出于少女特有的一種矜持,一時竟違心地拒絕了小伙子的約會和求婚。看著小伙子帶著滿懷惆悵和失望離開后,姑娘便頓覺后悔不迭,再顧不得什么嬌羞和矜持,禁不住自責自遣道:“悔予不送兮!”一個“悔”字,完全袒露了一個少女火熱熾烈的愛情,也寫出了姑娘此時此刻好不煩惱的特定心理。第二章與第一章形式相同,只變換了“豐”為“昌”、“巷”為“堂”、“送”為“將”,上下互文見義,除求得協韻,并表示語詞與寫法的變化之外,在重章迭唱之中,也加重表達了姑娘自怨自艾的纏綿悱惻之情,寫出她為自己一次次失約而感到無限的悔恨。
三、四兩章是第二個層次。寫姑娘在極度悔恨之中,急切地盼望那小伙子能不計前隙,再來約會,再來求婚,她一定會爽快地答應他。思念及時,姑娘竟不由地沉浸在一派濃重甜蜜的喜慶出嫁的氣氛里:她“衣錦褧衣”、“裳錦褧裳”,把自己打扮得花枝招展,漂漂亮亮,等待著“駕予與行”、“駕予與歸”。這寫的雖是姑娘的一種幻想,一種恍惚迷離的情態,但卻進一步打開了姑娘的心扉,寫出了她“允婚”的心意,刻劃了其幸福癡迷的情狀。你看她,在著急打扮時,一會是“衣錦褧衣”,裳錦褧裳;一會又“裳錦褧裳”衣錦褧衣”,顛來倒去,手足無措,一時不知該怎樣修飾自己才好,活脫脫寫出一位新嫁娘慌亂意緒。她一邊打扮,又一邊連連呼喚:“叔兮伯兮”!‘‘叔兮伯兮”!這兩個同義詞的運用,把姑娘那種急不可待的心情寫得如此活靈活現。“駕予與行”、“駕予與歸”,與一、二章“悔予不送”、“悔予不將”相呼應,說明姑娘在追悔之余,已不再有一絲半點的羞澀和膽怯、做作和隱晦,恨不得這就和小伙子
這首詩,在虛字運用上也很有特點。全詩14句,共用了10個“兮”字,這在整部《詩經》中是少有的。“兮”字的大量運用,使得女主人公的那種濃烈纏綿的感情表達得相當充分。
上一篇:《中谷有蓷》情詩三百首賞析
下一篇:《豐年》情詩三百首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