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幾《七言詩·三衢道中》原文|譯文|注釋|賞析
曾 幾
梅子黃時日日晴,小溪泛盡卻山行。
綠陰不減來時路,添得黃鸝四五聲。
【原詩今譯】
梅子熟透了呀天天都放晴,
船到小溪盡頭改換山路行。
片片綠陰不比來時路上少,
偶然還能聽到黃鸝四五聲。
【鑒賞提示】
北宋后期到南宋前期的百余年間,詩壇上是江西派的天下。曾幾生活于這一時代,自然免不了接受江西派的影響,他十分推重黃庭堅,把一部《山谷集》讀得爛熟,又曾經(jīng)向江西派詩人韓駒、呂本中二人請教過詩法,所以后人也想把他列入江西派。不過,“他的風格比呂本中的還要輕快,尤其是一部分近體詩,活潑不費力,已經(jīng)做了楊萬里的先聲?!?錢鐘書 《宋詩選注》) 這說明他并不完全投向于江西派門下,而是注意探索自己的路,他的學生陸游后來回憶時也說“我得茶山一轉語,文章切忌參死句” (《贈應秀才》),“律令合時方帖妥,工夫深處卻平夷” (《追懷曾文清公,呈趙教授》),亦是證明。
這首《三衢道中》就完全不像江西派的做法。
“三衢”是今浙江省衢縣一座山的名稱。詩中描寫舊歷四、五月間梅子成熟時節(jié)的江南山水之美。本來,這個時候的江南地方是多雨的,所謂“一川煙草,滿城風絮,梅子黃時雨” (賀鑄《青玉案》詞)便是此時的特有景象。但在曾幾筆下,天氣卻是連日晴朗,這就為作者出游增添了一抹亮色。他先是乘舟而行,然后登山,水路和山路上所見都是草木成蔭,翠綠可愛,所不同者只是在山中還聽到了黃鸝的斷續(xù)叫聲而已。前兩句寫時令、天氣和一路行程,后兩句在遍野蔥蘢的大背景中忽而引入了鳥鳴之聲,更加反襯出了環(huán)境之幽,使詩情畫意為之生動起來。
詩中并不拘泥一景一物加以詳盡細致的描寫,而是采用了相當概括的手法,從出游的角度寫出。似乎是隨手拈來,毫不費力,其輕快活潑的節(jié)奏確實表現(xiàn)了作者的風格特點。
上一篇:賈島《七言詩·三月晦日送春》原文|譯文|注釋|賞析
下一篇:戴叔倫《五言詩·三閭廟》原文|譯文|注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