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襄《七言詩·上元應(yīng)制》原文|譯文|注釋|賞析
蔡 襄
高列千峰寶炬森,端門方佇翠華臨。
宸游不為三元夜,樂事全歸萬眾心。
天上清光開夜色,人間和氣閣春陰。
要知盡慶華封祝,四十年來惠化深。
【原詩今譯】
元宵佳節(jié)彩炬林立像矗起的山岡巒峰。
端午門外,萬眾佇立盼天子御駕觀燈。
圣駕宸游,絕不是為貪看元宵的美景,
與民一同享樂,才是明君的真實心情。
微茫的夜色,無處不灑下銀月的清輝,
和樂的人間氣氛,使上蒼收回了春陰。
今夜的歡慶臣民看作是對帝堯的祝頌,
因我皇四十年的仁惠、政績深得百姓。
【鑒賞提示】
與民同樂,是儒家重要的思想之一;而元宵佳節(jié),歷來
又是統(tǒng)治者所謂“與民同樂”的日子。在這首詩中,作者從元宵節(jié)的特定場景出發(fā),緊緊抓住了這個思想來鋪陳,雖然他所說的皇帝“宸游不為三元夜”未必是真實的,但詩中反復(fù)強調(diào)的“與民同樂”的思想在某種程度上也體現(xiàn)了作者對清明政治的追求,故有一定的進步意義。
作品的第一句使出語不凡。明明只是節(jié)日擺出來的彩燈,作者卻用了“高列千峰寶炬森”七字來形容。“高”極言“寶炬”形體之大,“千峰”和“森”極言“寶炬”數(shù)量之多,寥寥數(shù)語,一下子就把人帶進了一個萬盞燈火齊明的神奇世界,非常巧妙地點出了節(jié)日的喜慶氣氛。緊接著,在夢幻一般的境界中,“端門方佇翠華臨”。從字面上解,這句詩幾乎看不出皇帝大駕光臨的影子,但由于作者巧妙地運用了 “翠華”——也即皇帝儀仗的旗幟中有用翠鳥的羽毛裝飾作為代指,所以不僅把皇帝的身份說得很清楚,同時也增加了詩的意境美,使人看到了皇帝駕臨的具體形象。另外,這里的“端門”二字也用得比較巧妙:一方面,“端門”是皇宮的正門,作者讓它在這里出現(xiàn),暗示皇帝出來的意思是很明顯的;另一方面,作者為了進一步烘托節(jié)日的喜慶氣氛,特意把“端門”擬人化了,讓它來“喜”迎皇帝出宮。這樣一來,人們不僅似乎看到了被節(jié)日彩燈裝點得格外壯麗的端午門的雄偉身姿,而且皇帝駕臨之喜也被烘托得更為熱烈和莊重了。
元宵節(jié)的喜慶氣氛被寫出來之后,作者又進一步寫皇帝出游的心情和他觀燈的原因。這里要特別指出的是,既然這首詩的詩題為“上元應(yīng)制”,而作者本人又是朝廷命官,所以對皇帝的吹捧和諛美確實是不可避免的;但是,無論他怎樣說皇帝觀燈不是為游玩,而是為了“與民同樂”,這畢竟只能是對皇帝心情的一種猜測——這樣,“宸游不為三元夜,樂事全歸萬眾心”這兩句詩就不僅僅是贊美之意,而且還隱約包括著作者對他理想中的“圣明天子”的一種希望。在這句詩中,“宸游”中的“宸”字,本是指北斗星居所之意,作者用它來代指皇帝出游,一方面固然增加了不少典雅氣氛,另外,“宸游”與“三元夜”隱隱相對,也使“高列千峰寶炬森”的神奇境界增加了新的光彩。與此同時,“樂事全歸萬眾心”一句,既寫出了萬民同慶的場面,而且還隱括了“與民同樂”的思想,點出了作品的主題。
緊接著,作者又用環(huán)境的描寫來進一步表現(xiàn)皇帝觀燈的不平常意義和“與民同樂”的思想。“天上清光開夜色”句,是寫元宵節(jié)月色皎潔。這里的意境確實是十分優(yōu)美的:一方面,是人間彩燈高懸,京師幾乎成了燈的海洋;另一方面,月光如水,星漢燦爛——星光、月光、燈光相映成趣,而月色又給這一切披上了一層迷人的紗霧。所有這一切,既是大自然賦予的,又是人們的喜悅心情造成的;既是皎潔的月亮灑下的“清光”,又似乎是圣明的帝王“恩德廣及草木昆蟲”的暗示,真是一語雙關(guān),妙不可言! 元宵之夜,“老天爺”是如此的賞光,人間更是“和氣閣春陰”。這里的“閣”字通“擱”,作“聚集”解;“春陰”即春夜。總和全句,即今夜人間到處充滿了和諧融洽的氣氛。當然,在作者看來,這種“和氣”既是普天同慶元宵佳節(jié)的結(jié)果,又是“圣上”“龍顏大喜”的結(jié)果,所以,在這兩句詩里,作者盡管沒有直說出“與民同樂”的話來,但這意思卻被表現(xiàn)得更加具體和深入了。
詩的尾聯(lián)用了上古帝堯巡游華州,華州封人祝他 “多壽、多福、多男子”的典故。在這里,老百姓是華州封人那樣的“順民”,而君主則是像帝堯一樣的“賢君”,真可謂是太平盛世了! 為什么會形成這樣的局面呢?只因為“四十年來惠化深”——原來,仁宗的“與民同樂”不僅表現(xiàn)在元宵佳節(jié)與民賞燈共樂的事情上,更主要的還表現(xiàn)在他對人民仁惠的統(tǒng)治上。當然,這一切只不過是作者對所謂“圣主”的一片虛譽之辭,但是,假如我們從正面來理解,它也確實表現(xiàn)出作者對賢君政治的一種追求,更何況全詩以這兩句話作結(jié),確實也使詩意升華到一個新的高度了。
上一篇:蘇軾《七言詩·上元侍宴》原文|譯文|注釋|賞析
下一篇:高蟾《七言詩·上高侍郎》原文|譯文|注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