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經《國風檜風·隰有萇楚》原文|譯文|注釋|賞析
隰有萇楚,猗儺其枝;①夭之沃沃,樂子之無知。②
隰有萇楚,猗儺其華;夭之沃沃,樂子之無家。③
隰有萇楚,猗儺其實;夭之沃沃,樂子之無室。
【注釋】 ①隰(xi席):低下的濕地。萇(chang長)楚:植物名,即羊桃、獼猴桃。猗儺:音義同“婀娜”,柔順而美盛貌。②夭:嫩美。沃沃:肥茂而有光澤。樂:愛悅,羨慕。子:指萇楚。③無家:和下章的“無室”均指無妻兒之累。
【譯文】 低洼濕地有羊桃,枝葉婀娜隨風搖;嫩美茂盛光澤鮮,羨你無知樂陶陶。低洼濕地有羊桃,花兒朵朵真妖嬈;嫩美茂盛光澤鮮,羨你無家不煩惱。低洼濕地有羊桃,果實累累笑彎腰;嫩美茂盛光澤鮮,羨你無妻不心焦。
【集評】 《毛詩序》:“《隰有萇楚》,疾恣也。國人疾其君之淫恣。而思無情欲者也。”(《十三經注疏·毛詩正義》卷七)
宋·朱熹:“政煩賦重,人不堪其苦,嘆其不如草木之無知而無憂也?!?《詩集傳》卷七)
清·錢澄之:“萇楚莖弱,稍長則引蔓于草,草不能自立,則萇楚安得不仆地乎?而萇楚不知,猶生意沃沃也。人非萇楚,焉能如其無知、無室、無家?故憂戚無以為主,以比國小君弱,逼于大國,將有危亡之勢,民無所依附也?!?《田間詩學》卷五)
清·姚際恒:“此篇為遭亂而貧窶,不能贍其妻子之詩。指萇楚而比之,不能如彼之‘無知’、‘無家、室’之累也。以正意論,‘無知’是‘無家、室’前一層意,正意在‘無家、室’上。以比意論,‘無知’指萇楚,又為正意,而‘無家、室’則寓言耳。”(《詩經通論》卷七)
清·沈德潛:“政繁賦重,民不堪其苦。而《萇楚》一詩惟羨草木之樂,詩意不在文辭中也。至《苕之華》,明明說出。要之并為亡國之音。”(《說詩晬語》卷上)
清·方玉潤:“此遭亂詩也?!缎⌒颉分`不必深辯,即《集傳》以為‘政煩賦重,民不堪其苦’者,亦未為得。以賦重不必怨及室家也。此必檜破民逃,自公族子姓以及小民之有室有家者,莫不扶老攜幼,挈妻抱子,相與號泣路歧,故有家不如無家之好,有知不如無知之安也。而公族子姓之為室家累者則尤甚。……(此詩)當是為公室發者居多。如杜老之《哀王孫》、《哀江頭》等篇,舉其重而輕者自見耳?!?《詩經原始》卷八)
今·程俊英:“這是一位沒落貴族悲觀厭世的詩。檜國在東周初年就被鄭國所滅,這首詩大約是檜將亡時的作品。詩人在亂離之際,竟羨慕起草木的欣欣向榮、無知無覺、無室家之累來了。郭沫若說:‘這種極端的厭世思想在當時非貴族不能有,所以這詩也是破落貴族的大作?!?《中國古代社會研究》)”(《詩經譯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
【總案】 《詩經》中的《桃夭》,以明艷的桃花起興,祝賀女子的新婚之禧;而《螽斯》以蝗蟲多子作比,則是對于人們多子多孫的祝禱,二者都表現了古人追求幸福美滿生活的愿望。相比之下,《隰有萇楚》卻哀嘆人不如物,羨慕起野生羊桃的“無知”、“無家”、“無室”的快樂來了。(《詩序》之說,實為附會,不從。朱熹以下,各家所言則時見精義,筆者竊以為大可使之兼容并存。)將這兩類截然不同的詩比觀并讀,不難看出,在《隰有萇楚》的作者所處的那個衰亡亂離之世,人們精神上所遭受的種種嚴重的創傷,已經引起了整個社會心理的巨大傾斜和變化。若就此而言,這首詩當可說是我國最早的“傷痕文學”中的一篇作品吧?
上一篇:詩經《國風·魏風·陟岵》原文|譯文|注釋|賞析
下一篇:詩經《雅·小雅·魚藻之什·隰?!吩膢譯文|注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