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新郎》原文與翻譯、賞析
劉克莊
送陳子華赴真州
北望神州路①,試平章這場公事②,怎生分付③?記得太行山百萬,曾入宗爺駕馭④。今把作握蛇騎虎⑤。君去京東豪杰喜⑥,想投戈、下拜真吾父⑦。談笑里,定齊魯。兩河蕭瑟惟狐兔,問當年祖生去后⑧,有人來否?多少新亭揮淚客⑨,誰夢中原塊土⑩?算事業須由人做。應笑書生心膽怯,向車中閉置如新婦。空目送,塞鴻去(11)。
【注釋】 ①神州: 本指全中國,此指中原淪陷地區。②平章: 評論籌劃。這場公事: 指衛國抗金的大事。④分付: 囑咐,此指處置。⑤宗爺: 指宗澤,為東京留守時,金人不敢入犯,呼為宗爺爺。⑥把作: 當作。⑦京東豪杰: 指京東路的義軍將士。宋時京東路包括現在的山東、河南東部,江蘇北部地區。⑧真吾父: 《宋史·岳飛傳》 載,張用在江西作亂,岳飛以書曉諭他,張用得書說: “真吾父也”,遂降。⑨祖生:即晉名將祖逖,曾統兵北伐,擊破石勒,收復黃河以南地區。這里借指宗澤、岳飛等在中原抗金的名將。⑩新亭:一名勞勞亭,三國吳時建,在今南京市南。劉義慶《世說新語·言語篇》載: 東晉士族等人在天氣晴朗的日子常常聚會新亭,坐在草地上飲宴。一次周侯在宴席間嘆息說: “風景沒有什么不同,只是山河有了變化!” 在座的人都流下了眼淚。(11)誰夢: 誰思量。(12)塞鴻: 鴻雁生長于北方邊塞之地,故名。
【詞大意】 北望中原大地,試評論這抗金大事,如何置處? 記得太行山百萬義軍,曾入宗澤部署。現今不敢信義軍,只視如蛇虎。您去京東義軍肯定欣喜,想豪杰必投戈下拜作軍輔。談笑之間,平定齊魯。
兩河蕭瑟惟狐兔,問當年抗金名將去后,有人來否?多少坐嘆揮淚客,誰思量中原故土?算抗金大業須由人做。應笑我書生心膽怯,整天被壓抑禁錮如閉置車中的新婦。只能空自目送,回歸塞北的大雁遠去。
【賞析】 此詞是詞人送陳子華赴真州而作。陳子華,懂軍事,善策劃。宋理宗寶慶三年 (1227)四月,他奉命知真州。真州,今江蘇儀征縣,在長江北岸,是當時國防前線。陳子華自興化北上,與詞人會晤話別。詞人作此詞以壯行。此時詞人年41歲,正是意氣風發的壯年,是他創作愛國詞篇的重要時期。
這首送別詞,與一般送行詩詞不同,既無傷別的描繪,又無悲離的抒情,而是借送別論述了自己關于如何團結人民,抗擊金兵,收復失地的重大問題。“北望神州路”三句,開章就提出一個如何對待中原失地的大事,起勢突兀,引人注目。緊接寫“記得太行山百萬,曾入宗爺駕馭”,借史實提出具體意見。熊克《中興小記》:“自靖康以來,中原之民不從金者,于太行山相聚。”《宋史·宗澤傳》載,義軍王善擁兵70萬,楊進擁兵30萬,王再興、李貴、王大郎等各擁眾數萬,往來河東、京西、淮南、河南北,均被愛國將領宗澤招撫,壯大了抗金力量。詞人寫此詞時,宗澤雖早已逝世,但金人統治的中原地區仍有黑旗軍、紅襖軍起義。他希望南宋朝廷能招撫義軍,共抗金兵,由此可見其依靠人民打擊敵人的思想。然而,當朝卻把義軍視為長蛇難握,猛虎難騎,不重視人民起義的力量。這里以正反不同的形象加以對照,筆力道壯。詞人針對當時形勢勉勵陳子華道:“君去京東豪杰喜,想投戈、下拜真吾父。”希望他到真州要效法宗澤、岳飛,招納義軍豪杰,收復半壁江山。一個“喜”字深刻地表達了人民的抗敵豪情。“談笑里,定齊魯”結上片,極富有樂觀精神及豪邁氣概。
下片鞭撻了南宋統治者的偷安江南的現實。“兩河蕭瑟惟狐兔”三句,以極憂憤的筆墨勾出了中原淪陷,狐兔出沒,滿目蕭瑟的景象,寫出了廣大人民“南望王師又一年”的悲郁心情。“多少新亭揮淚客,誰夢中原塊土?”用《世說新語》的典故,揭示了當時不僅投降派茍安江南,而且連一些以東晉名流自命的憂國之士也缺少收復失地的堅定信念。至此,詞人激動地喊出“算事業須由人做”,指出收復失地,事在人為,表現了強烈的樂觀精神,否定了士大夫的頹喪之態。與上片“談笑里,定齊魯”遙相呼應。這一單句陡然而來,戛然而止,如奇峰突起,峭拔雄偉,頗富豪邁之氣。“應笑書生心膽怯”三句,以書生氣短自嘲,用委婉含蓄之法表達對陳子華的激勵。結句“空目送,塞鴻去”,全詞至此正面送別,“塞鴻”代離人,又與北部江山相綰合,一個“空”字,頗含悵惘之情。以此作結,扣住題旨,饒有余味。
這首詞立意高遠,從大處落墨,以議論入詞,雄放暢達,氣勢磅礴。明毛晉說:“楊升庵(明,楊慎)謂其壯語足以立懦,余竊謂其雄力足以排奡(ao排奡,矯健之意)云。”(《后村別調跋》)所評極是。
上一篇:《論詩三十首(其八)》原文與翻譯、賞析
下一篇:《贈A.S.》原文與翻譯、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