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詩《梁鴻·五噫歌》原文|譯文|注釋|賞析
陟彼北芒兮,噫!①顧瞻帝京兮,噫!
宮室崔嵬兮,噫!民之劬勞兮,噫!②
遼遼未央兮,噫!③
【注釋】 ①陟:升。北芒:即芒山,又名邙山,北山,郟山,在洛陽城北。②劬(qu屈):勞苦。③遼遼:猶遠遠。未央:未盡。
【譯文】 登上那高高的北芒山,唉!回首瞻望那南面的京城,唉!京城的宮殿高入云天,唉!那黎民百姓的苦難,唉!那苦難遙遙沒有邊,唉!
(王 洪譯)
【集評】 清·費錫璜:“迄《五噫》、《於忽操》等詩作,遂多衰世之感;漢詩至此,不可讀矣”。(《漢詩總說》)
清·陳祚明:“五句中不可斷,間以噫字,隨時發嘆,悲感更深。《日重光》、《上留田》與此調同。”(《采菽堂古詩選》卷四)
清·張玉谷:“《五噫》、《四愁》,皆得風、騷遺意,故讀者只覺纏綿,不嫌排復。徒求形肖,失之轉賒。”(《古詩賞析》)
【總案】 此詩系梁鴻東出關,過洛陽時,即景起興,有感而作的,主旨在于譏刺帝王奢侈,嗟嘆人民勞苦無盡。首言登高眺遠,中將華屋與民勞對比,末致不堪設想之情,其驚詫、憤疾、悲悼、感喟,盡在五個“噫”字中,形成獨特的格調。情感真摯而寓意深刻,言辭淺顯而意境邈遠。自古來國以民為本,未有不恤民固本而可以長久者。然歷代帝王不以此為鑒,紛紛爭奇斗奢,大興土木。楚章華,秦阿房,莫非民脂民膏所凝聚,黎庶血汗所澆筑;然曾幾何時,皆在朝代更迭中化為丘墟。真是“興,百姓苦;亡,百姓苦”。詩人有察于此,于是面對宮闕崔嵬之洛陽,發出了“民之劬勞”、“遼遼未央”的深切感慨。這里既有哀閔民生之艱,亦有刺世疾惡之感,還透出憂患危亡意識,可謂“盛世危言”。盡管詩人規范于風軌,不直言切諫,而是委婉曲致,以感嘆詞“噫”來收結,卻仍惹惱了漢章帝,以致四處緝查,終至“簾梁鴻于海曲”,其原因就在于此詩能切中時弊,擊中要害,故為當政者所不容。它與樂府“感于哀樂,緣事而發”的現實主義精神是一脈相通的。
(王以憲)
上一篇:詩經《雅·大雅·蕩之什·云漢》原文|譯文|注釋|賞析
下一篇:詩經《雅·小雅·谷風之什·信南山》原文|譯文|注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