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詩《宋子侯·董嬌饒》原文|譯文|注釋|賞析
洛陽城東路,桃李生路旁。花花自相對,葉葉自相當。
春風東北起,花葉正低昂。不知誰家子,提籠行采桑;
纖手折其枝,花落何飄飏!“請謝彼姝子,何為見損傷?”②
“高秋八九月,白露變為霜。終年會飄墮,安得久馨香?”
“秋時自零落,春月復芬芳。何如盛年去,歡愛永相忘?”
吾欲竟此曲,此曲愁人腸。歸來酌美酒,挾瑟上高堂。③
【注釋】 ①嬌饒:即妖嬈,妍媚貌。董嬌饒疑為當時著名歌姬,唐詩中大多作美女典故用。②請謝:請問。姝子:猶言好姑娘。③挾:持。
【譯文】 洛陽東郊大路之旁,桃李盛開蓬勃興旺。花花相對葉葉相向,互相映襯異彩繽紛。和煦春風東北吹來,花葉搖曳時低時昂。不知誰家年輕姑娘,手提竹籃前來采桑;細手折斷桃李嫩枝,飛花零落到處飄揚。“請問您這美麗姑娘,何苦要將我們損傷?”“八九之月時為深秋,天降白露化而為霜。歲暮年盡終會飄落,怎能長久保持芬芳?”“涼秋時節固當凋零,來年春暖再吐馨香。人的盛年一去不返,歡愛之情永遠遺忘!”我想唱完這首歌曲,可它實在令人斷腸。不如歸去酌飲美酒,持瑟登堂聊解憂傷。
【集評】 明·胡應麟:“漢名士若王逸、孔融、高彪、趙壹輩,詩存者皆不工,而不知名若辛延年、宋子侯樂府,妙絕千古,信詩有別材也。”(《詩藪·外編》卷一)
清·王夫之:“斂者固斂,縱者莫非斂勢,知斂縱者乃可與言樂理。”(《古詩評選》卷一)
清·毛先舒:“《董嬌饒》三段,竟作花與人答問。‘請謝’二句,花問彼姝;‘高秋’四句,彼姝答花;‘秋時’四句,花更嘲彼姝,言人反覆不如花也……‘吾欲竟此曲’四句,作者總結;‘花落何飄飏’以上一段,緩敘作起。深長婉妙,在漢詩亦自絕少。”(《詩辯坻》卷一)
清·朱乾:“士不遇時,追慕盛時也。東都閔時之作,開建安風骨,為曹子建所宗。”(《樂府廣序》)
清·李因篤:“借春花好女言歡日無多,勸之取樂及時也。”(《漢詩音注》)
清·王堯衢:“此詩傷盛年之難再,而托興于折花也。以洛陽之勝地,植桃李之繁華,而當春風披拂之際,花花葉葉,相與安然自得矣。乃一經采桑女之攀折,而花飄落,枝復損傷,故謝彼姝,勿事此摧折可也。”(《古唐詩合解》卷一)
清·陳祚明:“此是樂府常調而筆甚飄逸,六朝《西洲曲》乃從此出。”又:“花花葉葉,古人襲用甚多,不如此篇之妙。下文承此二語作幾許搖曳。”又:“此詩轉筆甚快。從花花葉葉入春風是一層;跟花葉來折枝是二層;去葉承花請謝是三層;“高秋”是四層,“秋時”是五層,“何時”是六層。本意甚尋常,不過以人老比花落耳,乃作爾許層次阿娜變宕,不可方物。”(《采菽堂古詩選》卷四)
清·沈德潛:“大意以花落比盛年之易逝也。婀娜其枝,無窮搖曳。”(《古詩源》卷二)
清·王壽昌:“何謂麗?曰:美人香草,古人原有托而云,后人不究其旨,遂至流為鄭衛之音,如西昆、香奩之類,可謂流蕩忘返矣。不知延年之《羽林郎》、子建之《美女篇》、宋子侯之《董嬌饒》、繁欽之《定情篇》之類,皆非漫為婉媚以搖動人心,其大旨實在耳。”(《小清華園詩談》卷上)
清·費錫璜:“《陌上桑》、《董嬌嬈》,即張、王、李、韓輕艷之祖也。”“《羽林郎》、《董嬌嬈》、《日出東南隅行》諸詩,情詞并麗,意旨殊工,皆詩家之正則,學者所當揣摩。唐之盧、駱、王、岑、錢、劉,皆于此數詩中得力。”(《漢詩總說》)
【總案】 關于本詩主旨,歷來注家眾說紛紜,或互有聯系,或大相徑庭。如:一說是寄托士不遇時而追慕盛世之情;一說以花落喻盛年難再,勸及時行樂;一說是女子自傷之詞,感嘆命不如花,青春消逝,易被拋棄等等。其實,詩歌本是情感陽光的幅射線,在不同的接受者、鑒賞者手中,被構建成新的組合色,導向了不同的方位、層面,帶有強烈的主觀參與性。若回歸到這首詩的本原,可以說它表現了一種生命意識的覺醒:花葉飄落猶再開放,人生一去永不復返。字里行間,透出濃重的悲憂情感。值得注意的倒是其藝術美:將花擬人,設為問答;筆勢縱橫自如,婀娜變宕,搖曳多姿,情詞并麗,婉媚動人。
上一篇:詩經《雅·大雅·蕩之什·蕩》原文|譯文|注釋|賞析
下一篇:詩經《國風·曹風·蜉蝣》原文|譯文|注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