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經(jīng)《國風豳風·鴟鸮》原文|譯文|注釋|賞析
鴟鸮!鴟鸮!①既取我子,無毀我室②。
恩斯勤斯,鬻子之閔斯!③
迨天之未陰雨,徹彼桑土,綢繆牖戶。④
今女下民,或敢侮予!⑤
予手拮據(jù),予所捋荼,予所蓄租。⑥
予口卒瘏,曰予未有室家!⑦
予羽譙譙,予尾翛翛,⑧予室翹翹,
風雨所漂搖。⑨予維音嘵嘵⑩!
【注釋】 ①鴟鸮(chi xiao吃肖):貓頭鷹。②室:指鳥巢。③恩斯勤斯:猶殷勤。《魯詩》“恩”作“殷”。《鄭箋》:“殷勤于稚子。”斯:語助詞。鬻(yu玉):通“育”,養(yǎng)育。閔:生病。④迨(dai代):及;趁著。徹:剝?nèi) M粒骸岸拧钡慕枳帧I6偶瓷8>I繆(mou謀):纏縛。牖 (you友):窗子。⑤女:通“汝”。下民:下面的人。鳥居樹上,所以把人們叫“下民”。予:我。⑥拮據(jù):因操勞致手指不靈活。所:尚。捋:剝?nèi) ]保好┎莸幕āP睿悍e蓄。租:同“苴”,茅草。⑦卒:音義同“悴”。瘏(tu屠):病也。悴瘏,因為過度勞累而生病。曰:發(fā)語詞。室家:窠巢。⑧譙(qiao喬)譙:形容羽毛脫落稀疏的樣子。翛(xiao消)翛:形容羽毛干枯的樣子。⑨翹翹:高而危險的樣子。漂:雨沖擊。⑩嘵(xiao肖)嘵:因恐懼而發(fā)出的叫聲。
【譯文】 貓頭鷹啊貓頭鷹!你已抓走我娃娃,不要再毀我的家。辛勤勞苦費盡心,哺育兒女我累垮! 趁著老天沒陰雨,飛到桑根剝桑皮,修補窗子和門戶。樹下那些過路人,有的可能把我欺。我手發(fā)麻太疲勞,還要筑巢采茅草,又要把草來儲聚。我的嘴兒累痛了,窩兒還不曾修理好。
我的羽毛漸稀少,我的尾巴枯又焦。我的窩兒險又高,風吹雨打晃又搖。嚇得我呀嘵嘵叫!
【集評】 《毛詩序》:“《鴟鴞》,周公救亂也。成王未知周公之志,公乃為詩以遺王,名之曰《鴟鴞》焉。”(《十三經(jīng)注疏·毛詩正義》卷八)
清·方玉潤:“此詩純用比。”“首章悔已往之過。次章戒未來之禍。以下極言締造平亂之難,如聞羈鳥悲鳴,恒有毀巢破卵之懼,其自警旨深矣。”(《詩經(jīng)原始》卷八)
清·姚際恒:“承上章予字,二章逐句以之裝首,奇文奇文!”“有風雨飄搖句方不板。”(《詩經(jīng)通論》卷八)
【總案】 這是一首寓言詩。全詩以一只母鳥的口氣,訴說它育兒持家的苦楚。兇惡的貓頭鷹抓走了它的小鳥還要毀壞它的巢窠。但它仍銜草筑窩,抵御外侮。盡管它為養(yǎng)育子女辛勤勞瘁,心力俱疲,但無情的風雨還要來抽打它的危巢,使它發(fā)出悲哀的號叫!此詩顯然有所寄托,但指何人何事,已難確考。據(jù)《尚書·金滕》載,此詩為周公旦所作。周公在平定了管、蔡、武庚與淮夷之亂后,寫《鴟鸮》一詩送給成王。但《尚書·金滕》已定為偽作,故此說不可信。又一說為此詩反映了奴隸與貴族奴隸主之間的階級矛盾,將奴隸主比作橫行霸道的貓頭鷹,托鳥語以寄托憂憤。詩中自二章末字“予”字以下,連連用“予”字開頭,將母鳥困苦無告、絮絮叨叨的情態(tài)表現(xiàn)得維妙維肖。雙聲疊韻的連續(xù)使用,如“譙譙”、“翛翛”、“翹翹”、“漂搖”、“嘵嘵”,增強了本詩的音律美與形象感。
上一篇:楚辭《賈誼·鵩鳥賦》原文|譯文|注釋|賞析
下一篇:詩經(jīng)《國風·鄘風·鶉之奔奔》原文|譯文|注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