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辭《屈原九歌·云中君》原文|譯文|注釋|賞析
浴蘭湯兮沐芳, 華采衣兮若英。①
靈連蜷兮既留, 爛昭昭兮未央。②
謇將憺兮壽宮, 與日月兮齊光。③
龍駕兮帝服, 聊翱游兮周章。④
靈皇皇兮既降, 猋遠舉兮云中。⑤
覽冀州兮有余, 橫四海兮焉窮?⑥
思夫君兮太息, 極勞心兮忡忡。⑦
【注釋】 ①浴:浴澡。湯:熱水。沐:洗發。古人祭祀前必須齋戒, 用蘭草沐浴。 《夏小正》: “五月蓄蘭, 為沐浴也。”華采: 色彩華艷鮮明。英: 花。 以上二句,寫迎神的女巫。 ②靈: 云神。連蜷:長而婉曲。 既留: 已留在天上。爛昭昭:寫云神的神采燦爛;未央,正盛。 ③謇 (jian簡): 發語詞,楚方言。憺 (dan淡):安。壽宮: 云神在天上的宮闕。 ④龍駕: 以龍引車。帝:天帝。服:服飾。聊: 暫且。翱游: 同翱翔。周章:周游往來。云神下天之前,先在天上盤旋一下。 ⑤皇皇:同“煌煌”, 光彩奪目。 降: 從天上降臨地面。 古音“洪”。 猋 (biao標): 《爾雅·釋天》郭璞注:“暴風從下上。”遠舉:猶遠飛。這句寫云神來饗,剛下來很快就走了,引起巫女的相思之苦。 ⑥覽:云神所見。冀州:古稱中國有九州,九州名目,《尚書·禹貢》、《周禮·夏官·職方氏》、《爾雅·釋地》說法不盡相同,但都把冀州列在首位。洪補引《淮南子》曰: “正中冀州。曰中土。”因此代指中國。有余:說云神的視野超出中國。橫:橫奔。四海: 古人以為九州周圍有東南西北四海包圍。 四海猶今世界。焉: 何。窮:盡。 “焉窮”與“有余”互文, 描寫云神高瞻遠矚,無所不到, 高大、 自由的形象。 ⑦夫:語詞。君:巫女對云神的尊稱。勞心:憂心。忡忡:心憂貌。
【譯文】 潔身洗發用香湯,穿上華麗花衣裳;喜看云神留天上,光彩照人正興旺。云神安居于壽宮,堪與日月同輝煌;乘著龍車穿帝服,聊且周游而彷徨。光彩奪目降人間,悠然而去回云天;野視遠遠超冀州,橫絕四海遠無邊。戀念云神長嘆息,極盡勞思腸欲斷!
【集評】 宋·洪興祖:“(《云中君》)云神豐隆也。一日屏翳。已見《騷經》。《漢書·郊祀志》有云中君。”(《楚辭補注》卷二《九歌·云中君》)
宋·朱熹:“(《云中君》)謂云神也,亦見《漢書·郊祀志》。此篇言神既降而久留,與人親接,故既去而思之不能忘也,足以見臣子慕君之深意矣。”(《楚辭集注》卷二《九歌·云中君》)
明·蔣之翹:“蔣之翹曰:屈子作文,不過就題寫去,自覺別有會心。乃洪興祖謂此章(按指《云中君》)以云神喻君,言君德與日月同明,故能周覽天下,橫行四海,而懷王不能,故憂之。此說大是拘腐。”(《七十二家評楚辭》卷二《九歌·云中君》)
清·戴震:“《云中君》三章,云師也。《周官·大宗伯》,以槱燎祀飌師雨師,而不及云師。殆戰國時有增入祀典者。故屈原得舉其事賦之。漢《郊祀志》、晉巫祠五帝、東君、云中君之屬。是漢初猶承舊俗。”(《屈原賦注·九歌》)
清·陳培壽:“楚有云、夢二澤,皆楚之大澤。云中當為水神,與湘君、湘夫人、河伯同為一例。”(《楚辭大義述》)
【總案】 云中君即楚人所祀之云神,名豐隆。本篇先寫拂曉之前,巫女沐浴更衣,虔誠地迎迓云神的降臨;再寫云神的住處、行色;最后寫云神暫來而驟去,人民思神而勞心。本篇的藝術成就很高。首先它寫了云中君的性格和特點,而且相當貼切真實。云中君矯捷遠舉、飄然四方的形象,很切合云的特征,而且篇中寫云神,也大多是狀云之辭,如“連蜷”、“翱游”、“猋遠舉”、“覽冀州”、“橫四海”等。其次,它概括了古代農耕之民的某些生活經驗。從本篇所表現的人民對云神真摯無比的感情,可看出當時的人民已懂得了云雨與自己生產、生活的那種休戚相關的關系。再次,全詩對實際情景的描繪與虛幻的想象互相融匯,把實設在地面的祭壇通過幻想而延伸到云霞浮動的天空,這既符合上古祭神活動的特點,又見出詩人驚人的藝術想象力。
上一篇:漢詩《漢樂府民歌·烏生》原文|譯文|注釋|賞析
下一篇:詩經《雅·大雅·蕩之什·云漢》原文|譯文|注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