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詩·白居易·錢塘湖春行》詩詞原文|題解|賞析|配圖
題解
這首詩約作于長慶三或四年春(823—824),白居易任杭州刺史時。詩中處處緊扣環境和季節的特征,把剛剛披上春天處衣的西湖湖光山色描繪得生意盎然,透露出詩人的歡樂情緒。
原文
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云腳低②。
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③。
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④。
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里白沙堤⑤。
注釋
①錢塘湖:即西湖。漢稱明圣湖,唐始稱西湖,在浙江杭州市區西,全國景點風景名勝區。湖周約15公里,面積5.2平方公里。以孤山、白堤、蘇堤分隔為外西湖、里西湖、后西湖、小南湖及岳湖。湖光山色,風景綺麗,有“三潭映月”等著名風景。 ②孤山寺:一名永福寺,在西湖孤山頂上,南朝陳文帝天嘉年間建,寺頂可眺望西湖全景。賈亭:杭州刺史賈全于唐貞元年間建造,又名賈公亭,是西湖名勝之一。云腳:將要下雨或下雨剛停時接近地面的云氣。 ③暖樹:向陽的樹枝。啄:銜泥筑窩。 ④亂:繁而多。迷人眼:繁花盛開使人目不暇接。沒馬蹄:埋住馬蹄。 ⑤行不足:游賞不夠。白沙堤:即白堤,一名斷橋堤、十錦堤,在外西湖和后西湖之間,沿堤向西南直通孤山,堤上景色迷人。過去誤認為白居易所筑。
賞讀
詩開篇以西湖中的兩個景點“孤山”和“賈亭”及兩個方位名詞“北”、“西”,交待方位,介紹背景。孤山在后湖與西湖之間,賈亭為唐賈全所建。“水面初平云腳低”以遠視角度描寫西湖云水相連的風光。春水漲滿,風平浪靜,湖水寬闊無邊,天上春云低垂,天光映水面,遠望水天一色,交相融合,景象異常美麗。“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把視線由遠拉近,轉而寫細致之景。“幾處”足見不多,“誰家”可見不是家家,詩人以少勝多,又以“爭”來寫春之早,“啄春泥”也見春天剛至,用字恰當。
五六句把視角又拉大,由小景變大景,由天上轉回地下。“亂花”可見花之種類繁多,“漸欲”敘花開的程度不同。有的已開,有的還含苞待放,但是已經令人眼迷亂。以“迷人眼”來寫,使花有人氣,更顯生動。“淺草”說明春天剛至,芳草不高。“沒”這個擬人化動詞的運用使句子充滿詩意。
既然“最愛湖東”的美好春色,看也看不夠,也就覺得“行不足”了。白沙堤也是湖中一景,綠白相稱,由于同屬亮色,使結句高亢而景色美麗。
這首詩以“行”為線,給各個景點貫以“春”神;由賈亭開始而以白沙堤為結,條理清楚。寫景恰到好處,遠近交替,精描細刻;寫景貫情,詩人醉心于自然之美的歡快心情洋溢在字里行間。
上一篇:《宋詞·文天祥·金陵驛①(其一)》詩詞原文|題解|賞析|配圖
下一篇:《唐詩·盧照鄰·長安古意》詩詞原文|題解|賞析|配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