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經(jīng)《頌周頌閔予小子之什·訪落》原文|譯文|注釋|賞析
訪予落止,率時昭考。①於乎悠哉,脫未有艾。②
將予就之,繼猶判渙。③維予小子,未堪家多難。④
紹庭上下,陟降厥家。⑤休矣皇考,以保明其身。⑥
【注釋】 ①訪:謀、商討。落:始。止:語氣詞。率:遵循。時:是。昭考:指武王。 ②於乎:嗚呼,嘆息聲。悠:遠。朕:我,成王自稱。艾:閱歷。《爾雅·釋詁》:“艾,歷也。” ③將:助。就:因襲。之:指先王的法典。繼:繼承。猶:通“猷”,圖謀、計劃。判渙:大。馬瑞辰《毛詩傳詩經(jīng)·周頌 509箋通釋》:“判渙,疊韻,字當(dāng)讀與《卷阿》詩‘伴奐爾游矣’同。伴、奐皆大也,《說文》:‘伴,大貌。’奐字注:‘一曰,大也。’” ④小子:成王年幼,自稱小子。多難,指遭父武王之喪及管叔、蔡叔、武庚叛亂和淮夷之難。 ⑤紹:繼。指武王繼承文王。庭:公正。上下:即升降官吏。陟降厥家:即正確地任免臣下安定家國。 ⑥休: 美。 皇考:指武王。 明:勉。
【譯文】 開始執(zhí)政須商議,如何繼承先王志。擔(dān)子沉重路程遠,而我卻無深閱歷。幫我施行先王法,繼承宏業(yè)謀大事。想我這人還年輕,不堪家國多禍事。皇父善繼祖父道,長于用人保社稷。父王英明德又美,此可保身鼓斗志。
【集評】 宋·朱熹:“成王既朝于廟,因作此詩,以道延訪群臣之意。言我將謀之于始,以循我昭考武王之道。然而其道遠矣,予不能及也。將使予勉強以就之,而所以繼之者,猶恐其判渙而不合也,則亦繼其上下于庭,陟降于家,庶幾賴皇考之休,有以保明吾身而已矣。”(《詩集傳》卷十九)
清·王夫之:“人之至燕也,弗待其已至而后信其至也,至之以其未至燕者也。弗知有其未至,則戶北、燕也。知有其未至,則代之東、齊之西、衛(wèi)之北、朔之南、燕國存于心目,他日之至者至此爾。故曰: ‘不知為不知,是知也。’知有其所未知、 既知有矣,信有其所未信, 既知信矣,所謂 ‘今日適越而昨至’ 也。” ( 《詩廣傳》卷五)
清·姚際恒: (前六句評) “多少宛轉(zhuǎn)曲折。” ( 《詩經(jīng)通論》卷十七)
清·方玉潤:“成王即政告廟,以咨群臣也。”又,“右《訪落》一章,十二句。此詩諸家所言大略相同,蓋成王初即政而朝于廟,以延訪群臣之詩。名雖延訪,而意實屬望昭考,蓋家學(xué)原有素也。故 ‘於乎’以下,一往追維皇皇如有所求而弗獲之心,所謂學(xué)如不及,猶恐失之者,其慕道者而謂切矣。至‘維予小子’而下,忽覺焄蒿凄愴,若或見之,則又孝思之感動不能自已。此初告廟時景象。末乃以保身收住,仍歸重學(xué)術(shù)上。言三代圣君治道本乎學(xué)術(shù), 事業(yè)始自宮庭, 不于此益信然哉?” (《詩經(jīng)原始) 卷十七)
【總案】 此詩寫周成王初即位,在武王廟祭祖時,表示延訪群臣、追念先父盛德、繼承其道。詩歌所刻劃的幼主形象是鮮明而感人的,他銳意進取,立志要繼承祖先皇業(yè)。詩歌把成王慕道心切之情描繪得淋漓盡致,把他復(fù)雜的心態(tài)十分明顯地展示在讀者面前,給人以身臨其境、如見其人之感。全詩以少總多,言簡意豐;高度濃縮,概括性強,有尺幅千里之感;加之表情宛轉(zhuǎn)曲折,詩句飽含情思,使之具有較大的藝術(shù)感染力。
上一篇:詩經(jīng)《國風(fēng)·曹風(fēng)·蜉蝣》原文|譯文|注釋|賞析
下一篇:詩經(jīng)《雅·小雅·魚藻之什·都人士》原文|譯文|注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