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鑒賞《沁園春①·劉過》御閱還上郭殿帥
御閱還上郭殿帥
玉帶猩袍,遙望翠華,馬去似龍。擁貂蟬②爭出,千官鱗集,貔貅③不斷,萬騎云從。細柳營開,團花袍窄,人指汾陽郭令公。山西將,算韜鈐④有種,五世元戎⑤。 旌旗蔽滿寒空。魚陣整⑥、從容虎帳中。想刀明似雪,縱橫脫鞘⑦,箭飛如雨,霹靂鳴弓。威撼邊城,氣吞胡虜,慘淡塵沙吹北風。中興事,看君王神武,駕馭英雄。
①沁園春,詞牌名。 ②貂蟬,東漢末年司徒王允的歌女。這里泛指國色天香,有傾國傾城之貌的女子。 ③貔貅(píxiū),一種瑞獸,和龍、麒麟皆不存在于現世間。在傳說中曾經幫助皇帝打敗蚩尤。 ④韜鈐(qián),古代兵書《六韜》《玉鈐篇》的并稱。后因以泛指兵書以及用兵謀略。 ⑤元戎,主將,統帥。 ⑥魚陣,指規模較大的魚群,這里指氣勢非凡。唐劉恂《嶺表錄異》卷下:“船沖魚陣,不施罟網。”⑦鞘,刀劍套。
這是一首勢如山河,令人讀來蕩氣回腸的愛國之作。作者一生報國志向不渝,但生途失意。寧宗初皇上銳意北伐,曾大閱禁旅,以郭杲為殿帥,也是作者夢寐以求的一幕。
“玉帶猩袍,遙望翠華,馬去似龍。擁貂蟬爭出,千官鱗集,貔貅不斷,萬騎云從”作者從刻畫主人公的外貌形象入手,筆落驚魂,傳神到位,主人公御閱將士,沙場點兵的逼真景象渾然而出。人山人海、氣壯山河,美女爭相追隨,官員鱗次櫛比云集一起,這都是在強化人們矚目與企盼的英雄人物能力挽狂瀾、收復河山。“細柳營開,團花袍窄,人指汾陽郭令公”此句作者精練地描繪英雄人物、統帥的形象,“細柳”“團花”典型的外貌特征,汾陽郭令公的威武形象躍然紙上。“山西將,算韜鈐有種,五世元戎”是作者對英雄的高度評價,才華英武、世代功高、忠良世家,作者同時也在表達自己對收復河山的美好渴望。
下片作者描繪英雄出場之恢宏氣勢:“旌旗蔽滿寒空。魚陣整、從容虎帳中。”這也是作者夢寐以求的報國愿望。軍容嚴整,氣勢如虹,指點江山,穩坐帳中,這是多么英武的帥才形象。“想刀明似雪,縱橫脫鞘,箭飛如雨,霹靂鳴弓。威撼邊城,氣吞胡虜,慘淡塵沙吹北風”這幾句作者進而生動傳神地刻畫戰場的廝殺和奪人魂魄的交火景象,刀槍劍戟、箭飛弓響。作者所極盡想像的描繪,表達著自我的強烈愛國心,他在急切地盼望殺盡胡虜,雪恨報仇。最后一句“中興事,看君王神武,駕馭英雄”作者將一腔的期許愿望寄托于國家復仇的大業之上,瞻望國事興旺,英雄強國的未來。
《沁園春》以“北風”為意象,“慘淡塵沙吹北風”,營造黃沙飛揚、北風料峭的氛圍,也透露作者的凄清冷寂和傷感。但在這里,更多的是豪邁、慷慨之壯。蘊含著壯士荊軻心系國家,身赴險境,義無反顧,踏歌而唱的氣概:“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充溢著豪邁、慷慨的氣勢,滿含著對國運的關憂和報國的熱望。
●劉過(1154~1206),南宋文學家。字改之,號龍洲道人。吉州太和(今江西泰和)人。少懷志節,讀書論兵,好言古今治亂盛衰之變。曾多次上書朝廷,“屢陳恢復大計,謂中原可一戰而取”。為韓侂胄客,不識胄之敗事,實力遠不及辛棄疾。又屢試不第,漫游江、浙等地,依人作客,與陸游、陳亮、辛棄疾等交游,后布衣終身,去世于昆山。著有《龍洲集》《龍洲詞》。
代表詞作:《沁園春·玉帶猩袍》《沁園春·斗酒彘肩》《水調歌頭·弓箭出榆塞》《念奴嬌·知音者少》《唐多令·蘆葉滿汀洲》等。
●沁園春,參見第401頁相關介紹。
●劉過工詞。他的詞作師法辛棄疾,曾為辛棄疾座上客,常以詞唱和。與陳亮并稱“二龍”(龍川、龍洲)。他是地道的辛派,豪放是他的當行本色,沖淡了宋詞里面的脂粉、油膩氣。其詞內容多感慨國事,充滿了收復失地、統一山河的慷慨之氣,在豪放派中卓然獨立為家。悲壯激越、粗豪狂肆只是龍洲詞的一個方面。他也有含蓄蘊藉之筆,俊逸纖秀之作。也工詩。多悲壯之調,亦有清秀之作。
●傳說貔貅是龍生九子的第九子,能騰云駕霧,降雨開晴。相傳有辟邪擋煞,鎮宅之威力。貔貅,勝父千倍,長大嘴,貌似金蟾,披鱗,甲形如麒麟,取而獸之優,有嘴無屁股,吞萬物而不瀉,可招八方財,可聚寶,只進不出,神通特異。傳貔貅因為觸犯天條,玉皇大帝罰他只許吃不許拉。所以貔貅是以財為食的,納食四方之財,肚子是個聚財囊,同時催官運。
慷慨國事,渴望收復失地、統一山河的豪放情懷貫穿了劉過詞,下面這首也不例外。
沁園春
張路分秋閱作
劉過
萬馬不嘶,一聲寒角,令行柳營。見秋原如掌,槍刀突出;星馳鐵騎,陣勢縱橫。人在油幢,戎韜總制,羽扇從容裘帶輕。君知否?是山西將種,曾系詩盟。 龍蛇紙上飛騰。看落筆、四筵風雨驚。便塵沙出塞,封侯萬里,印金如斗,未愜平生。拂拭腰間,吹毛劍在,不斬樓蘭心不平。歸來晚,聽隨車鼓吹,已帶邊聲。
寧宗初銳意北伐,曾大閱禁旅,以郭杲為殿帥。此詞似描寫另一次“沙場秋點兵”,記錄抒發了“開禧北伐”前夕歡欣鼓舞、摩拳擦掌、躍躍欲試的激動心情。
此詞從發動總攻擊號令下達的前一個瞬間落筆寫起,情緒緊張,扣人心弦,精妙生動。作者寫道:只聽號令寒角,鐵騎突出,刀槍鳴響,陣勢恢宏,遮蔽平原,豪情包容海天,非同凡響。這是作者主戰渴望的絕佳氣勢。隨后用細節刻畫統帥形象:油幢是大帳,羽扇飄搖猶如孔明,運籌帷幄,策略高明。接著又寫統帥的詩才,他落筆龍蛇飛舞驚筵,這是寫郭杲、韓侂胄,也高歌了辛棄疾的愛國豪情。結尾作者寫演習歸途,車鼓傳神,殺氣騰騰,似乎戰局已是高潮迭起,令人時時心旌震顫、兩股顫顫。這也充分體現了作者高超的語言駕馭能力和真摯的愛國豪情相容相生,綿長不絕。
中興事,看君王神武,駕馭英雄。
拂拭腰間,吹毛劍在,不斬樓蘭心不平。
上一篇:宋詞《江神子·陳造》翻譯|原文|賞析|評點
下一篇:宋詞《沁園春·劉過》翻譯|原文|賞析|評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