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綺·浣溪沙》原文賞析
有 感
吳苑青苔鎖畫廊,漢宮垂柳映紅墻。教人愁殺是斜陽。
天上無端催曉暮,人間何事有興亡?這是首慨嘆朝代興亡的詞。
春秋戰國時,吳王夫差擊敗越王勾踐后,大建苑囿: 姑蘇臺、館娃宮、 響屧廊、 采香徑, 與西施盡情游樂。劉邦創建漢朝,經過文景之治,成為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封建大國。為了炫耀帝王威嚴,更為了享樂,漢統治者大建宮殿。張衡《西京賦》寫:“離宮別殿,三十六所。”有建章、承光、平樂……等。上片開頭“吳苑青苔鎖畫廊,漢宮垂柳映紅墻”二句,卻分別以“青苔” “鎖”、“垂柳” “映”,寫出了吳苑、漢宮久無人跡的荒涼景象。在這里,作者未加任何評論,只是如實地寫出了兩千年后所見到的事實,而在這兩句的背后,以及作者的腦海里,毫無疑問地存在著它們過去的繁華景象。作者正是以這種潛在的歷史情形和現狀進行了對比,所以,第三句“教人愁殺是斜陽”的感嘆,就顯得極其自然,水到渠成。這句以通俗口語寫出了 “西風殘照,漢家陵闕” (李白《憶秦娥》)的意境,蒼茫闊大、悲愴深沉的興亡之感洋溢行間。
下片正面抒發興亡之慨。頭二句“天上無端催曉暮,人間何事有興亡?”緊承上片末句“斜陽”二字,慨嘆時光催迫。以“無端”、“何事”來表示對時間之飛快、無情和對歷史興替的迷惑與不解。一種無可奈何之感,溢于言表。吳綺是由明入清的文人,毫無疑問,他有懷念故國之情,但又不能明言。張繼良在《蘭思讀詞偶識》中寫: “明社既屋,士之憔悴高蹈而能文者,相率結為詩社。大江以南,無地無之。……選題斗韻,抒寫故國之感,……其始朝廷亦放任之。迄三藩平后,威斧互施,文字獄遂如雷霆勃發矣。嗣詩案迭出……一時王漁洋、朱竹垞、吳茵次之詩詞,均在毀禁。今讀《藝香詞》集中有《換巢鸞鳳》一闋,言外頗有履霜堅冰之見,非只以綺語見長也。”這段話亦可用以說明本詞。實則上片開頭二句,已暗寓對亡明的懷念之情。結句“可憐燕子只尋常”化用唐劉禹錫“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烏衣巷》)詩句,以“可憐”強化感情,慨嘆盛衰,寓寄故國之情。
詞中就眼前景物寫盛衰興廢之感,用意雖似一般,構思卻極深曲,寄寓良苦。清人譚獻評曰:“似此含凄古淡,乃為不負。” ( 《篋中詞》 )
上一篇:《徐渭·浣溪沙》原文賞析
下一篇:《曹寅·浣溪沙》原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