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鑒賞《唐多令①·吳文英》何處合成愁
何處合成愁
何處合成愁。離人心上秋②。縱芭蕉,不雨也颼颼。都道晚涼天氣好,有明月、怕登樓。年事夢中休③。花空煙水流。燕辭歸,客尚淹留。垂柳不縈裙帶住④,漫長是、系行舟。
①唐多令,詞牌名。 ②離人,分別的人。 ③休,停止,罷休。 ④縈,圍繞,纏繞。
本詞表達的是與友人的惜別場景。清秋季節,颯風清涼,詞人傷情感懷依依惜別。詞的首句,直落情緒的淵底,表達低沉、迷茫、傷感的心態。愁的來由因果?自問內心,觸景生情,引起沉思。離別之人情逢清秋、意逢冷憂,悲涼失落充滿心胸。作者以芭蕉清秋的感觸,書寫凄涼傷感的心態。“心上秋”蘊含一種悲苦、失意、落寞、傷感的意象,作者所凸現的低落失意的意象清晰明白,貫穿全詞。詞人心理上的絲絲悲涼與深秋枯寂之時的冷落相照應,苦上心頭啊!這種手法不同于喜憂參半,而是徹頭徹尾的人生失意。正如詞人一生的仕途不快。“愁”,形象地運用中國詞的象形、凝練特征,“心頭一個秋”“天涼好個秋”,歷代古人一路點明了愁上加愁的蘊意。
上闋是抒發離別之愁。下闋進行內心的深層挖掘,體現自我心境。詞人展示內心的獨白:從豪情壯志、意氣沖天,到頭來萬念消逝而去,如同春花秋月長煙逝去;詞人將“意”與“象”、情與景互相滲透,勾勒出一幅完美的失意詞的境界。“燕辭歸”中流露出作者在外飄泊、流浪不歸的苦痛情緒;垂柳柔條,牽腸掛肚,如同思念故土、故人、親情的思緒。隨后作者寓意形象,以漫長絲柳系住行舟的圖畫,無處安然定居的意境渾然出現,詞中同時流露出作者無奈離別又似乎渴望有個落腳的傷感之意。詞人將羈旅懷人的情感流暢清晰地表達出來。詞的開端對在外漂泊、寄情秋思著墨較多,加力渲染,為下文抒懷做大做深。下闕言中懷人,簡潔明快,發語恰當。較之作者的其他作品,此詞確有其獨到之處:用語精瘦、表意精透。
●唐多令,即《糖多令》。參見第547頁相關介紹。
●歷代對夢窗詞作評價:《夢窗詞敘》云:“求詞于吾宋者,前有清真,后有夢窗。此非煥之言,四海之公言也。”評價清晰表明,天下共識夢窗詞作高妙、精美。沈義父在《樂府指迷》稱:“夢窗深得清真之妙。”陳廷焯在《白雨齋詞話》中稱道:“若夢窗詞,合觀通篇,固多警策。即分摘數語,每自入妙,何嘗不成片段耶?”近代詞論家稱道:“姜詞清空,吳詞密麗。”周頤在《蕙風詞語》道:“近人學夢窗,輒從密處入手。夢窗密處,能令無數麗字一一生動飛舞,如萬花為春;非若琱蹙繡,毫無生氣也。”
刻畫異鄉孤苦、清秋漂泊的意境的詩詞,在古詩詞中也是一個大家族。
天凈沙
秋思
馬致遠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這是著名元曲作家馬致遠的經典小令之一。作者運用凝練精髓的語句,以一幅秋來晚照的悲涼圖畫,刻畫自我內心的孤苦與思鄉之情,運用的語言準確而樸實,流露發自心底的幽深的思鄉離別愁苦。前三句,一句三名詞,動靜結合,圖畫清晰明快,并列的九個實詞,把多個不同風格、各具特征的物與景,巧妙地鏈接構造出一種獨有特色的語境。同時,作者將夕陽的背景強化,落日故人、離別飄零,真是牽腸掛肚,好不痛心!此曲絕對令人驚呼妙美,思鄉之情油然而生。
冷秋的意象,作者感懷“縱芭蕉,不雨也颼颼”,李清照的雨打芭蕉更令人惆悵。心境郁悶,如芭蕉搖曳不定,清冷凄楚。“雨打芭蕉”本是浪漫的景致,可在詞人眼中卻是傾訴內心愁苦的知己。
何處合成愁。離人心上秋。
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上一篇:宋詞《卜算子·蘇軾》翻譯|原文|賞析|評點
下一篇:宋詞《聲聲慢·李清照》翻譯|原文|賞析|評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