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鑒賞《鷓鴣·姜夔》天元夕有所夢①
天元夕有所夢①
肥水東流無盡期②,當初不合種相思③。夢中未比丹青見④,暗里忽驚山鳥啼。 春未綠,鬢先絲,人間別久不成悲。誰教歲歲紅蓮夜⑤,兩處沉吟各自知。
①元夕,舊歷正月十五元宵節。 ②肥水,源出安微合肥紫蓬山,東南流經將軍嶺,至施口入巢湖。 ③種相思,留下相思之情,謂當初不應該動情,動情后尤不該分別。 ④丹青,泛指圖畫,此處指畫像。 ⑤紅蓮夜,指元夕。紅蓮,指花燈。
這首詞為懷念合肥戀人所作。以倒敘開始,先敘夢醒之后的無限惆悵。肥水源出合肥,點明兩人相愛地點。詞人悵恨的是當初不該彼此鐘情,因為情愫一經種下,就如水流之無有盡期,戀情亦是沒有已時,即使分別以后,也是相互懷念,無時或忘。詞意至此轉入夢境,“夢中”兩句,寫詞人日有所思,夜間便有所夢,但夢里的她卻似隱若現,迷離朦朧,還不及畫中人那樣真切分明。可惜的是就連這樣飄忽不定的夢,也很快被幾聲鳥啼驚破了。這里寫夢中相會,不作正面敘述描繪,而是隱約其詞,欲說還休。
“春未綠”乃就正月十五元宵時節而講,早春尚寒,草木未綠;“鬢先絲”說自己輾轉江湖,蹉跎歲月雙鬢已斑斑如霜,縱有芳春可賞,其奈老何!兩句為流水對,語取對照,情抱奇悲,造意奇絕。“人間別久不成悲”一句,是全詞感情的凝聚點,飽含著深刻的人生體驗和深沉的悲慨。真正深摯的愛情,總是隨著歲月的積累而將記憶的年輪刻得更多更深,但在表面上,這種深入骨髓的相思卻并不常表現為熱烈的爆發和強烈的外在悲痛,而是像在地底運行的巖漿,在平靜甚至是冷漠的外表下潛行著熾熱的激流。“誰教歲歲紅蓮夜,兩處沉吟各自知。”這里特提“紅蓮夜”,似不僅為切題,也不僅由于元宵佳節容易觸動團圓的聯想,恐怕和往日的情緣有關。古代元宵燈節,士女縱賞,正是青年男女結交定情的良宵。因此年年此夜,倍加思念,以至“有所夢”了。
這首詞充滿傷感與愁思,深情繾綣,纏綿哀婉。
●姜夔少年喪父,曾隨姊生活。得親友介紹,就學于詩詞名流千巖老人蕭德藻,得其賞識,并娶其侄女為妻。姜夔不汲汲于功名,一生困頓,終其身為布衣。但以詩詞、音樂及書法與人交往,借此謀取生計。自青年時期起,他就廣為交游,往返羈滯于江淮湖杭之間,結識了當時宿儒名士如范成大、楊萬里、辛棄疾等人,豐富了學識,提高了詩詞和音樂的創作水平。
●鷓鴣天,參見第78頁相關介紹。
●姜夔為人清高,犖犖不羈。曾與抗金主戰的大臣名將張浚之孫張鑒結為至交,并長期得其資助。鑒死后,夔生計日絀,但仍清貧自守,不肯屈節以求官祿。晚年多旅食杭嘉湖之間。當寓居武康時,與白石洞天為鄰,有潘轉翁者號之曰:“白石道人。”夔答以詩云:“南山仙人何所食,夜夜山中煮白石,世人喚作白石仙,一生費齒不費錢。”用以自解其清苦。他在飽經顛沛轉徙的困顧生活后,病卒于臨安(今杭州)水磨方氏館旅邸。幸得友人捐助,始獲就近安葬。
白石戀情詞值得稱道,詞人在同時還作一首。
鷓鴣天
元夕不出
姜夔
憶昨天街預賞時,柳慳梅小未教知。而今正是歡游夕,卻怕春寒自掩扉。 簾寂寂,月低低,舊情唯有絳都詞。芙蓉影暗三更后,臥聽鄰娃笑語歸。
這首詞淺吟低唱,令人感傷。每當那個令人惆悵的日子──元宵燈節到來之時,人們都上街歡游賞燈,而詞人卻偏偏害怕寒冷,閉戶不出,實則是怕觸景傷情,然雖不出戶,但愁思不斷。簾櫳寂寞,月兒低垂,舊日情愫唯用詩詞以聊寄。夜到三更了,仍難以入眠。聽鄰家的小孩笑著回來,可以想象詞人仰臥塌上相思卻難以了斷之景,怎不教人黯然神傷。這種由于長別離而引起的長相思,究竟是誰所造成的,又有誰能理解呢?只有兩人各自去細細體味了。
總的說來,兩首詞都是寫夢境,只是前者勾勒清晰,想像豐富,后者情調幽暗迷惘,低徊流連。關于夢醒后的描寫,前者采用淡筆,以自然之物襯托出內心衷情;后者運用濃墨,借燈節歡樂反跌出淪落之悲。
元夕、春寒、低月,詞人用這幾種意象營造出了一種哀怨、惆悵的氛圍。特別是元夕意象,“元夕”應是親人歡聚觀燈賞月之時,可每當此時,它總是觸動詞人之心,讓他重新燃起思念之火。“而今正是歡游夕,卻怕春寒自掩扉。”作者的相思之苦不是“自掩扉”就能停止的。
春未綠,鬢先絲,人間別久不成悲。
而今正是歡游夕,卻怕春寒自掩扉。
上一篇:宋詞《鵲橋仙·郭應祥》翻譯|原文|賞析|評點
下一篇:宋詞《鷓鴣天·張震》翻譯|原文|賞析|評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