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經(jīng)《國風(fēng)王風(fēng)·黍離》原文|譯文|注釋|賞析
彼黍離離,彼稷之苗。①行邁靡靡,中心搖搖。②
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
悠悠蒼天,此何人哉!
彼黍離離,彼稷之穗。行邁靡靡,中心如醉。
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
悠悠蒼天,此何人哉!
彼黍離離,彼稷之穗。行邁靡靡,中心如噎。③
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
悠悠蒼天,此何人哉!
【注釋】 ①黍:谷物名,黍子,其種子去殼后稱黃米。離離:作物行列整齊生長茂盛的樣子。稷:谷物名,高粱。②行邁:遠(yuǎn)行。靡靡:步履沉重遲緩的樣子。搖搖:憂愁不安的樣子。③噎:食物堵塞咽喉。
【譯文】 這里曾經(jīng)是雄偉的宗廟宮舍,如今已是一片茂盛的稼禾。舉步呵!如此沉重,心中喲!如絞如割。知我心者,說我心憂,不知我者,會說我求的是什么!悠悠無盡的蒼天啊!這是誰的過錯? 那一行行的黃黍,葉兒茂盛,那一棵棵的高粱,長出了紅紅的穗。我的腳步啊,如此沉重,我的心緒喲!如迷如醉。知我心者,說我心憂,不知我者,會說我求的是什么!悠悠無盡的蒼天呵!這是誰的過錯? 黃黍離離繁盛,高粱結(jié)出果實(shí)。我的腳步沉重,我的心兒抑郁如噎。知我心者,說我心憂,不知我者,會說我求的是什么?悠悠無盡的蒼天呵!這是誰的過錯?
(王 洪譯)
【集評】 《毛詩序》:“《黍離》,閔周也。周大夫行役至于宗周,過故宗廟宮室,盡為禾黍,閔周室之顛覆,彷徨不忍去而作是詩也。”(《十三經(jīng)注疏·毛詩正義》卷四)
宋·王安石:“視稷而謂之黍者,憂而昏也。”(《詩義》,邱漢生《詩義鉤沉》卷四)
明·王鏊:“余讀《詩》至《綠衣》、《燕燕》、《碩人》、《黍離》等篇,有言外無窮之感,后世唯唐人詩尚或有此意。如‘薛王沈醉壽王醒’,不涉譏刺而譏刺之意溢于言外;‘君向?yàn)t湘我向秦’,不言悵別而悵別之意溢于言外;‘凝碧池頭奏管弦’不言亡國而亡國之痛溢于言外;‘溪水悠悠春自來’,不言懷友而懷友之意溢于言外;‘潮打空城寂寞回’,不言興亡而興亡之感溢于言外:得風(fēng)人之旨矣。”(《震澤長語》卷下)
清·姚際恒:“黍、稷并言,黍同而稷異,……此大抵為一時所賦。稷之苗、穗、實(shí)合初、終言,以取變義換韻,而黍?yàn)槭拙洳蛔儯c他篇格調(diào)多同,何必泥耶?且寫黍稷處亦正見錯綜法。”(《詩經(jīng)通論》卷五)
清·崔述:“細(xì)玩此詞意,頗與《魏風(fēng)·園桃》相類。‘黍離’、‘稷苗’猶所謂‘園桃’、‘園棘’也;‘行邁靡靡’猶所謂‘聊以行國’也;‘不知我者謂我何求’猶所謂‘謂我士也罔極’、‘心之憂矣,其誰知之’也。然則此詩乃未亂而預(yù)憂之,非已亂而追傷之者也。蓋凡常人之情,狃于安樂,雖值國家將危之會,賢者知之,愚者不之覺也,是以不知者謂之何求。《黍離》憂周室之將隕亦猶《園桃》憂魏之將亡耳。”(《讀風(fēng)偶識》卷三)
清·方玉潤:“三章只換六字,而一往情深,低徊無限。此專以描摹虛神擅長,憑吊詩中絕唱也,唐人劉滄、許渾懷古諸詩,往跡襲其音調(diào)。”(《詩經(jīng)原始》卷五)
近·吳闿生:“舊評:起二句滿目凄涼,結(jié)句含蓄無窮,欷歔欲絕。”(《詩義會通》卷一)
【總案】 《黍離》一詩,自《詩序》定為“閔宗周”之旨后,歷代說《詩》者大多不出其窠臼。從作品情調(diào)來看,呼天搶地,感慨悲涼,確有幾分國破家亡、流離失所之感,其置于《王風(fēng)》之首,也頗有統(tǒng)攝籠罩之妙。但就詩歌內(nèi)容來說,卻不見絲毫“周大夫行役至于宗周,過故宗廟宮室,盡為禾黍”而“閔周室之顛覆”的跡象,所見到的只是一個孤苦無依的流浪者,長年累月,浪跡天涯,故而覽物起興,感身世之悲切;感慨哀吟,抒心底之憂傷。事實(shí)上,我們從作品中體味到的那種深沉熾烈的家國憂患與人生感慨,更豈是“閔宗周”所能具述!另外,漢儒中又有魯說云:“衛(wèi)宣公子壽,閔其兄伋之且見害,作憂思之詩,《黍離》是也。”(見劉向《新序·節(jié)士篇》)韓說云:“昔尹吉甫用后妻之讒而殺孝子伯奇,其弟伯封求而不得,作《黍離》之詩。”(見曹植《令禽惡鳥論》)等等,更不知其所據(jù)。
(湯化)
上一篇:詩經(jīng)《國風(fēng)·召南·鵲巢》原文|譯文|注釋|賞析
下一篇:詩經(jīng)《雅·小雅·魚藻之什·黍苗》原文|譯文|注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