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經《雅小雅魚藻之什·黍苗》原文|譯文|注釋|賞析
芃芃黍苗,陰雨膏之。①悠悠南行,召伯勞之。②
我任我輦,我車我牛。③我行既集,蓋云歸哉!④
我徒我御,我師我旅。⑤我行既集,蓋云歸處!⑥
肅肅謝功,召伯營之。⑦烈烈征師,召伯成之。⑧
原隰既平,泉流既清。⑨召伯有成,王心則寧。⑩
【注釋】 ①芃(peng 蓬)芃:草木茂盛貌。膏:潤澤。②悠悠:遙遠貌。召伯:姓姬名虎,周初召公奭之后,周宣王、幽王時的大臣。勞:慰勞。③任:擔荷。輦:人推的車。車:指駕馬的車。牛:指駕牛的車。④集:成,完成。蓋:通“盍”,何不。云:語助詞。⑤徒:步行。御:駕馭車馬。師、旅:《周禮》:二千五百人為一師,五百人為一旅。這里用作動詞,謂帶領一師、一旅的軍隊行進。⑥歸處:回家安居。⑦肅肅:快速貌。謝功:建筑謝城的工程。謝,邑名,在今河南信陽。功:通“工”,工程。營:經營。⑧烈烈:威武貌。成:組成。⑨原:高平之地。隰:低濕之地。平:治理。⑩有成:成功。
【譯文】 黍苗長得真茂盛,陰雨殷勤來滋潤。軍隊南行多遙遠,召伯慰勞暖人心。有的推車有的扛,馬車牛車一齊上。南行任務已完成,何不趕快回家鄉。你走路來我駕車,隊伍長長往前進。南行任務已完成,回家安居喜盈盈。快速建成謝邑城,召伯苦心來經營。軍隊威武特能干。召伯用心來組成。高地低地全治平,泉水河流都疏清。召伯大功已告成,宣王滿意心安寧。
【集評】 宋·朱熹:“言芃芃黍苗,則惟陰雨能膏之;悠悠南行,則惟召伯能勞之也。”(《詩集傳》卷十五)
清·姚際恒:“此篇與《崧高》同一事分大、小雅者,此為役士美召伯之作,彼為朝臣美申伯之作,此為短章,彼為大篇也。”(《詩經通論》卷十三)
清·劉沅:“首二句已將召公德惠盡言之,下止敘赴役者之樂。事勸功而重贊其功在王室,所謂實處發揮,虛處傳神,實無虛非實,虛無實非虛也。”(《詩經恒解》卷四)
【總案】 周宣王時,宣王的母舅申伯來朝,久留不歸。宣王為了表示優待,特為其增加封地,并派召伯虎帶領士兵,裝載貨物,先去為其建筑謝城,以為國都。這首詩就是隨從召伯前去修筑謝城的人完成任務后在歸途中所唱的歌。《大雅·崧高》也敘寫這件事,與此詩相為表里,可參讀。
上一篇:詩經《國風·王風·黍離》原文|譯文|注釋|賞析
下一篇:詩經《國風·豳風·七月》原文|譯文|注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