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王達津
丁亥歲云暮, 西山事甲兵。
嬴糧匝邛道, 荷戟爭羌城。
嚴冬陰風勁, 窮岫泄云生。
昏曀無晝夜, 羽檄復相驚。
拳局竟萬仞, 崩危走九冥。
籍籍峰壑里, 哀哀冰雪行。
圣人御宇宙, 聞道泰階平。
肉食謀何失, 藜藿緬縱橫。
陳子昂
這首詩在《感遇》詩中,是不用典、不隱晦曲折,直接反映現(xiàn)實的,在這一組詩中具有獨特的風格。
據(jù)歷史和陳子昂《諫雅州討生羌書》載,武則天垂拱三年(687)打算發(fā)巴蜀等地兵,從雅州開山通道,剪滅雅州生羌,然后入襲吐蕃。陳子昂諫凈說這一妄舉會招致羌蜂起為盜于西山。吐蕃難攻,平庸的將領(lǐng),勞疲的士兵,必不能取勝。此舉反是為吐蕃除道,打開它入侵門戶。蜀人不習兵戰(zhàn),不及百年將會被敵襲入。這些見解講得是很懇切的。但據(jù)詩中反映似在本年冬十二月武則天等的主張已初見行動,所以這首詩描寫了當時出軍種種不利情況,反映風雪交加,士卒勞苦的現(xiàn)實情景,這種形象思維,是比諫書更生動的,作者憂國憂民的感情表現(xiàn)得也更能激動人心。
詩一開始就寫了這一重大事件云“丁亥歲云暮,西山事甲兵。”第一句即指垂拱三年十二月。西山即邛崍山,在四川西南雅州,隋的臨邛郡,杜甫《野望》詩云:“西山白雪三城戍”,就指此地。“事甲兵”就指在這里動干戈。次二句“贏糧匝邛道,荷戟爭羌城。”即指巴蜀士兵擔糧遠來環(huán)繞邛崍山道,并和羌人爭奪雅州。次二句:“嚴冬陰風勁,窮岫泄云生。”寫戰(zhàn)爭的時令和戰(zhàn)場景象,陰風慘烈,而無人到的山穴,不斷泄出云霧。下二句:“昏曀無晝夜,羽檄復相驚。”承上云氣,講天色陰沉昏暗難分晝夜,寸步艱難。又見插羽告急的文書更使士眾驚懼。下二句:“拳局競?cè)f仞”言士兵彎著腰爭上萬仞山峰。“崩危走九冥”言有時不計山石崩落,奔走于深谷幽壑之中。以上已經(jīng)完全反映出來將士的艱苦處境,和難以取勝的情況。下二句作了這樣出征不利的總結(jié),說:“籍籍峰壑里,哀哀冰雪行。”上句講將士狼狽紛亂上下于山峰溝壑間,下句寫將士銜著悲哀行進于冰天雪地之中。二句寫得情景畢見。
下四句便一轉(zhuǎn)為托諷,他寫道:“圣人御宇宙,聞道泰階平。肉食謀何失,藜藿緬縱橫。”泰階,星名,又稱三臺,三星如階,“泰階平”古代認為是天下太平象征。這里用頌揚語稱武則天統(tǒng)御天下之后,天象也預示升平。于是說不應讓肉食者(《左傳》上曹劌語)即掌權(quán)貴官出謀失誤,導致吃野菜的貧苦人民盡流離失所。“緬”在這里是盡的意思,“縱橫”即流離道路。這和他《諫雅州討生羌書》中所說:“況當今山東饑,關(guān)隴弊,歷歲枯旱,人有流亡。誠是圣人寧靜,忍和天人之時,不可動甲兵,興大役,以自生亂”,是一致的。這一首詩開創(chuàng)了新的以詩歌來諷諫的手法。白居易《與元九書》稱“唐興二百年,其問詩人不可勝數(shù)。所可舉者,陳子昂有《感遇》詩二十首,……。”可以從白居易的話中看到這樣的諷諭詩對唐詩的影響。
詩分四層,第一層首四句寫甲兵初起,準備擊羌。第一層四句寫戰(zhàn)事在嚴冬陰氣襲人的煙云瘴霧中進行,羽檄飛馳,士兵驚恐。第三層四句寫士兵在冰雪中登高山下深谷的苦況。所寫的景象超過了曹操的《苦寒行》。最后四句欲抑先頌,以中國人民因此處于苦難中作結(jié),這樣的古詩聲光朗練,句法整齊,層次分明,已開盛唐古詩的特有風格。
上一篇:王達津《感遇(第三十五首)》愛國詩詞鑒賞
下一篇:艾治平《感遇》愛國詩詞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