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何均地
三將軍者,陳公聯升、陳公化成、葛公云飛也。道光庚子、辛丑、壬寅,三公皆以御夷寇,力戰歿于陣。余聞人述三公事,作三將軍歌。
三將軍,一姓葛,兩姓陳,捐軀報國皆忠臣。英夷犯粵寇氛惡,將軍奉檄守沙角。奮前擊賊賊稍卻,公奮無如兵力弱。兇徒蜂擁向公撲,短兵相接亂刀落;亂刀斫公肢體分,公體雖分神則完。公子救父死陣前,父子兩世忠孝全。陳將軍,有賢子,葛將軍,有賢母;子隨父死不顧身,母聞子死數點首。夷犯定海公守城,手轟巨炮燒夷兵。夷兵入城公步戰,槍洞公胸刀劈面。一目劈去斗猶健,面血淋漓賊驚嘆。夜深雨止殘月明,見公一目猶怒瞪。尸如鐵立僵不倒,負公尸歸有徐保。陳將軍,福建人,自少追隨李忠毅,身經百戰忘辛勤。英夷犯上海,公守西炮臺,以槍擊夷兵,夷兵多傷摧。公方血戰至日旰,東炮臺兵忽奔散。公勢既孤賊愈悍,公口噴血身殉難。十日得尸色不變,千秋祠廟吳人建。我聞人言為此詩,言非一人同一辭。死夷事者不止此,闕所不知詩亦史。承平武備皆具文,勇怯真偽臨陣分。天生忠勇超人群,將才孰謂今無人?嗚呼,將才孰謂今無人,君不見二陳一葛三將軍!
張維屏
俗話說:“家貧出孝子,國難顯忠臣。”一點不錯。在鴉片戰爭過程中,不是就有不少堅決抗擊英國侵略軍,以死報國的風流人物涌現出來嗎?“三將軍”正是這些風流人物中的三個,是我們民族的脊梁。具有愛國心的詩人,“聞人述三公事”,不能無動于中,沉默不語,便于道光二十二年壬寅(1842)奮筆作此《三將軍歌》以頌揚之。《序》的內容,簡要地交待了三位將軍的姓名、事跡,說明寫作此詩的緣由。
詩的頭四句破題,單刀直入,毫不拖泥帶水地點出三位將軍,指明其“捐軀報國皆忠臣”的共性,領起全篇。緊接著便突出各自的特性,分別加以歌唱。從“英夷犯粵”至“忠孝全”,凡十句,歌唱陳聯升。陳聯升,湖北鶴峰人。道光十九年己亥(1839)任三江口副將,守廣東沙角炮臺。道光二十年庚子十二月(1841年1月),英國侵略軍攻沙角炮臺,他率子長鵬(武舉人)以兵六百御敵數千,用炮和地雷殺死敵人數百,最后彈盡,投降派琦善又不發援兵,與子長鵬同時殉國。《清史列傳》有他的傳。詩人所歌唱的,正是陳聯升如何奮力擊賊,英勇犧牲及“公子救父死陣前”的表現。“公體雖分神則完”,意謂肢體雖然分離了,但精神則是完全的,如同說雖死猶生,充滿了詩人的崇敬。
歌唱罷陳聯升,以“陳將軍”始的六句為過渡,直至“負公尸歸有徐保”止,轉為對葛云飛的歌唱。葛云飛,浙江山陰人。道光二十一年辛丑八月(1841年10月),英國侵略軍第二次攻浙江定海,他為定海鎮總兵,與王錫朋、鄭國鴻率兵四、五千人御敵兩萬之眾,血戰六晝夜,因投降派不發援兵,最后戰死。他的尸體被定海義勇徐保背回。葛母聞訊,先悲慟,后稱贊道:“吾有子矣!”《清史稿》有他的傳。詩人所歌唱的,正是葛云飛抗擊英國侵略軍時負傷猶斗,死猶不倒的頑強精神,兼頌其母之賢及徐保之義。“夜深”三句,寫月光下葛云飛的尸體“一目怒瞪,尸如鐵立”,與湯紀尚《道光辛丑定海夷事紀》所描述的葛云飛被“洞胸,乃僵立竹山門,手握刀,左目睒睒,倚厓石而卒”,基本一致,但詩化之,神化之,更令人景仰。
自“陳將軍”始,至“吳人建”止,凡十四句,接著歌唱陳化成。陳化成,字蓮峰,福建同安人。道光二十年庚子(1840),他曾打退侵犯福建的英國侵略軍。后任江南提督,守江蘇吳淞口。道光二十二年壬寅五月(1842年6月),英國侵略軍攻吳淞口,他堅守其西炮臺。初有戰績,后因兩江總督牛鑒逃跑,他勢孤力竭,奮戰而死。《清史稿》有他的傳。詩人所歌唱的,正是陳化成抗擊英國侵略軍絕不因他人逃跑,勢單力薄而動搖的堅定性,兼說其師承及吳人的緬懷。“李忠毅”,自注:“長庚”。按:李長庚,字西巖,福建同安人。清浙江、福建海防名將,做過福建水師提督及浙江水師提督,死謚“忠毅”。王拯《陳將軍畫像記》說:“明日,夷舶排江進。公督戰,自明至日將中,擊夷舶五又二火輪。賊不得進,望見城南大府駐將旗纛,舉炮對擊之。徐州總兵王志元先走,教場兵西奔,城東北及東炮臺亦全軍遁。賊乃并力攻公。急,周世榮欲奔,公拔劍將斬之,周逸。賊登岸,槍銃雨集。中公,顛復起,猶手自燃巨炮。傷重,噴血死。……公死十日,練君始得公尸,而色如生。”詩人只以“公方血戰”始的五句寫之,略其細節,更覺集中生動。
分別歌唱三位將軍之后,自“我聞”句始至末了止,收結全篇,包括四層意思:一、保證所記事實可信,所用的是“言非一人同其辭”的材料;二、聲明死于抗英戰斗者不止這三位將軍,但寫詩應如寫史一樣求實,不了解他們的事跡,只好空缺;三、發表太平時期的武備都是徒具空文,勇與怯、真與偽只有在實戰時才分得清楚的議論;四、進一步贊美三位將軍是當今“天生忠勇超人群”的“將才”。
全詩層次清晰,明白曉暢,筆酣墨飽,氣勢雄渾,而描摹三位將軍壯烈的殉國情狀,各有特色,然皆栩栩如生。尤為可貴的是其寫作的求實態度,字里行間洋溢著強烈的愛國激情。
上一篇:何均地《三元里》愛國詩詞鑒賞
下一篇:張晶《三月十七日夜醉中作》愛國詩詞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