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仙倫《題張仲隆快目樓壁》宋詩原文|譯文|注釋|賞析
天上張公百尺樓,眼高四海氣橫秋。②
只愁笑語驚閶闔,不管欄干犯斗牛。③
遠水拍天迷釣艇,西風萬里入貂裘。④
面前不著淮山礙,望到中原天盡頭。⑤
【注釋】 ①張仲隆:不詳。②四海:泛指天下。③閶闔(chang he 昌合):神話傳說中的天門。斗牛:星宿名,即斗宿、牛宿。④艇:小船。⑤淮山:淮南的山脈。
【譯文】 這是天上玉皇大帝的高樓,登上它眺望天下,頓使人壯氣橫胸、眼界高遠。游人談笑風生,只怕驚動天宮,卻不管高聳的欄桿直插云端。遠遠望去,天水相接,一葉釣舟起伏沉浮、若隱若現;萬里秋風,透過貂裘,浸人肌骨,使人心寒。假如不是橫亙的淮南山脈擋住了視野,那么就能直接望見遼闊的中原。
【總案】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登高的確使人眼界開闊。題詠樓閣極力夸飾其高摩天際,乃古代詩歌的慣用手法,這首詩也未能跳出此俗套。三四句極力夸耀快目樓之高,五句描寫登臨所看到的開闊境界。“氣橫秋”,秋風拂面,使人頓生寒意,既為實寫,又含深意,實際上為下文伏筆。最后兩句才逗出“面前不著淮山礙,望到中原天盡頭”。快目樓的欄桿犯牛斗——如此之高,淮山再高也不能與它比試,登上快目樓,淮山就不可能成為視野的障礙。在這種自相矛盾中顯然另寓深意。那就是,淮山為宋金分界線,僅一淮水,使江南與中原卻如天涯之隔,這主要是人為的因素;南宋朝廷妥協投降,茍且偷安,不圖恢復,極力排擠打擊抗戰派。在這首詩里,作者抒發的就是抗戰派遭受打擊的激憤之情。至此,上文“眼高四海氣橫秋”的深意才揭示出來。“氣橫秋”,即義憤填膺。可見最后兩句使全詩立意深遠,閃耀著愛國思想的火花。
上一篇:劉仙倫《題岳陽樓》宋詩原文|譯文|注釋|賞析
下一篇:曾幾《題徐明叔訪戴圖》宋詩原文|譯文|注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