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吳奔星
萬里乘風去復來, 只身東海挾春雷。
忍看圖畫移顏色, 肯使江山付劫灰!
濁酒不銷憂國淚, 救時應仗出群才。
拼將十萬頭顱血, 須把乾坤力挽回。
秋瑾
日本和舊俄兩個帝國主義國家,因爭奪中國的東北,于1904年發生戰爭,清朝竟然表示中立。有志之士無不扼腕痛心。秋瑾是清末唯一的女革命家,于1904年春去日本,1905年春回國,同年夏又赴日本。此詩便是這次去日本的黃海輪船上作的,詩的第一句便是寫她往來日本的過程。第二句則是寫她單身東渡、并非為了旅游,而是抱著震撼天地的革命理想的。春雷,用以象征當時的民族民主革命。一個“挾”字,既饒形象,又有氣魄。三四兩句,寫她在黃海舟中見到中國東北日俄戰爭后的地圖,由于俄國失敗,竟把大連和旅順的租借權轉讓給日本。祖國的地圖就變了顏色,便憤忿地說:怎能忍心看見美好江山淪陷于萬劫不復的苦難中呢?劫灰,比喻苦難。五六兩句又將愛國情懷從靜態遞進到動態。她雖在舟中借酒澆愁,也難銷除憂國憂民的眼淚,她認為只有行動起來,組織一批出類拔萃的人才,才能挽救危險的局勢。這樣,便順理成章地把詩情推向高峰:“拼將十萬頭顱血,須把乾坤力挽回。”這個畫龍點睛的結尾,表現了秋瑾力挽乾坤的宏偉抱負。全詩用遞進手法,一層深一層地顯示出愛國主義的偉大主題。
上一篇:霍然《黃天蕩懷古》愛國詩詞鑒賞
下一篇:吳企明《黃鶴樓》愛國詩詞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