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任
珠襦玉匣出昭陵,杜宇斜陽不可聽。
千樹桃花萬條柳,六橋無地種冬青。
這首詩一開頭就向讀者宣告一件驚天動地的事,把讀者引向皇陵被盜的場景中,仿佛看到了南宋在紹興的皇陵被元楊璉真伽挖掘的悲慘景象。“珠襦玉匣”指皇陵中的殉葬品。見《西京雜記》“漢帝送死,皆珠襦玉匣。”出昭陵,是說一件件珍品從皇陵中被挖出。“昭陵”本是唐太宗陵墓名,這里指代宋室帝陵。詩的第二句因事生情,描繪了一幅日暮途窮悲鳥哀鳴的悲涼景象。“杜宇”即杜鵑鳥。《成都記》:“杜宇(古代蜀主)死,其魂化為鳥,名曰杜鵑。”傳說杜鵑飛鳴,一路泣血,落地為花。作者暗中用典,將古蜀帝死后魂化杜鵑的典故比作宋帝死后遭劫的哀傷情景,夕陽悠悠,暮色蒼茫,在那密密的樹林中傳來杜鵑鳥聲聲悲啼,叫人怎么忍心聽下去呢?詩的第三句宕開一筆,從悲境突然轉入樂境。西湖正是三春好景,蘇堤、白堤千枝桃花含笑,萬條柳絲帶煙,春色融融,令人銷魂!詩的結句又一轉折,由萬分喜悅跌入無限悲痛,西湖雖美,卻找不到一塊能種冬青樹的地方!宋帝陵被元人挖后,帝后遺骸暴露荒郊,幸有一位義士唐玨拾遺骸重新埋葬,并在其上種上冬青樹。“冬青”在此作為帝陵之象征。詩人以無限感嘆的口吻道出深情:誰能料想,就在當年南宋統治者縱欲玩賞的偌大西湖勝地,竟找不到埋葬他們尸骨的地方!詩到此戛然而止,宋室亡國堪悲,深意躍然而出。正如一篇警世通言,發人深省!
詩因事生情,善用象征手法,“杜宇”“冬青”等典用得自如妥帖,詩以杜宇斜陽之哀景寫悲情,復以“楊柳”“冬青”對比襯托,以樂寫哀,反筆來寫,其情更哀。以氛圍烘托情景,意境不可不謂深遠。
上一篇:黃任《西湖雜詩十四首(其一)》古詩賞析與原文
下一篇:華巖《曉景》古詩賞析與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