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璜·滿江紅》原文賞析
九日同子容登戲馬臺
項蹶劉顛,空剩此、荒荒臺榭。眺不盡、斜陽半壁,悲風四野。字字橫排南去雁,山山亂走西來馬。恰河流、一線抱城圓,杯中瀉。
踏舊跡,無遺瓦,訪舊事,無知者。且唱余和汝、蹇驢同跨。六代風流名士酒,千年興廢樵人話。問眼前、誰是出群才,陵王謝。
戲馬臺,在今江蘇省銅山縣南,傳說為項羽所筑。高十仞,方圓數百步。南朝宋武帝劉裕曾在此大會軍士賦詩。因此它成為一處歷史名勝。這首《滿江紅》是登臨吊古之作。作者與兒子鄭容同登戲馬臺,憑吊古人遺跡,飽覽遼闊山川,感嘆世事滄桑和自然永恒,最后歸到世無英雄的慨嘆上來。
上片寫憑吊戲馬臺古跡,突出其荒涼荒寂景象。“項蹶劉顛,空剩此、荒荒臺榭”,蹶、顛本意均為仆倒,此處作消失解。項指項羽,劉指劉裕。他們都是歷史上叱咤風云、功蓋一世的英雄,如今也一去不返,無蹤無影,只剩下這荒涼的戲馬臺和那空空蕩蕩的樓榭房屋。“眺不盡、斜陽半壁,悲風四野”,詞人登臺遠望,但見荒野無盡,紅日西沉,秋風四起,一派凄涼景象,令人愴然生悲。“字字橫排南去雁,山山亂走西來馬”,抬眼望天,北雁南飛,排成一字橫陣; 放目四野,群山綿延,勢如萬馬奔騰。辛棄疾詞《沁園春》有:“迭嶂西馳,萬馬回旋,眾山欲東。”這里用以突出山勢的雄偉。“恰河流、一線抱城圓,杯中瀉”,從高處下望,河流繞城,恰如一線環抱,河水渙渙,象在杯中流淌。此為上片,作者著力描繪戲馬臺及四周空曠雄偉而又荒涼的景色,烘托出令人悲愴的氛圍,借以引出下文。
下片抒懷古之幽情,突出內心悵惘凄涼的感受。“踏舊跡,無遺瓦,訪舊事,無知者”,寫詞人煞費苦心憑吊訪古而徒然未果。他踏尋歷史遺跡,卻無片瓦可尋; 探求歷史故事,也無一人知曉。他只有和兒子一同騎著跛腳毛驢奔波。“且唱余和汝,蹇驢同跨”一句,形象地道出作者憑吊古跡,低回詠嘆的神態。“唱余和汝”即“余(我)唱汝(你)和”。此時作者心頭已不勝感慨,一切都過去了! “六代風流名士酒,千年興廢樵人話”,六朝的風流業績,千年的興廢盛衰,都不過是過眼煙云,它們或成為名士豪飲的談資,或編入采樵人的閑話,此外還能到哪里去找尋?詞人感到無限凄涼、無限悵惘! “多少六朝興廢事,盡入漁樵閑話”,這原是我國古典詩詞中表示今昔之嘆的常用語句。鄭璜將其略加變化,寄寓了深沉的感慨。當他從懷古的悲哀中回到現實時,他不免感到失望,于是在結拍中發出世無英雄之嘆: “問眼前、誰是出群才?”歷史上曾產生過無數英雄豪杰,如今也已煙消云散; 那么當今之世,又誰是英雄,哪個是濟世之才呢?他感到茫然,于是他說出最后一句希冀的話:“陵王謝”,即是超越王(導)謝(安)。王導和謝安都是東晉時的豪杰。作者感嘆世無英雄,也就是希望英雄出現,但最終是失望。所以這兩句話是混雜了作者悲憫、諷刺、希望和失望的復雜感情的。
讀完全詞,我們的突出感覺就是: 歷史的空虛感。如果把這首詞和其他詞人的懷古詞如王安石的《桂枝香·金陵懷古》和蘇軾的《念奴嬌·赤壁懷古》作一比較,就可以看出,鄭璜此詞在思想境界上是相差一籌的。王作和蘇作雖然也有“六朝舊事隨流水”、“人生如夢”的感慨,但他們在感嘆人生如夢、人生短暫的同時,仍然沒有泯滅對現實生活的熱情,仍然洋溢著進取的精神,他們是豪氣不減。鄭璜此詞,通過憑吊荒涼,極力渲染一種蒼茫然又近乎絕望的情緒。雖然尾句,略有振作之感,但與王安石、蘇軾等大作家的作品是不能同日而語的。
這首詞在藝術上的突出特點是多用白描。作者以白描手法寫景狀物抒情,顯得極有層次,而且通篇平穩流暢。情感的流程也就在這層層描寫中顯示出來。
上一篇:《曹爾堪·滿江紅》原文賞析
下一篇:《沈善寶·滿江紅》原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