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黃嫣梨
墻角小梅,未春忽放。因憶東園萬樹,摧殘可憐。哀吟成調,歌竟凄然。
短墻陰。怪東風未到,春色已深深。壓雪檐低,垂蘿徑窄,紅萼開倩誰簪?漫惆悵、天寒袖薄,喚玉笛,吹怨入空林。烽火連江,河山滿眼,那處登臨?
回首東園舊路,剩幾分流水,幾樹寒岑。冷雨宮垣,斜陽喬木,還聽笳鼓沉沉。待銷盡,華鬘小劫,洗冰淚,招客說傷心。只怕南枝開遍,沒個人尋。
蔣春霖
此詞暗寫清政府與太平軍之戰爭,心境哀痛之至。序云:“哀吟成調,歌竟凄然”。已將傷痛內心,和盤托出。
首三句點小序“墻角小梅,未春忽放”八字。“雪壓”三句表出心事,心境哀傷,無意插簪,即紅萼已開,亦何以為!“漫惆悵”四句鉤勒上文,說明無人簪戴的原因。中間用了杜甫《佳人》詩:“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和崔櫓《梅花詩》:“初開已入雕梁畫,未落先愁玉笛吹”的梅花玉笛典故,以應題目“小梅”。“烽火連江”三句為作者用力處,目的亦在于暗寫戰爭的苦況。兵火倥傯無處不遭戰火,即欲登臨亦無干凈之地,況登臨送目,瘡痍滿眼,能不哀傷!三句已吐出肺腑。
下片扣住小序“東園萬樹,摧殘可憐”字眼,開出“剩幾分流水,幾樹寒岑”九字。此皆由兵火而來。“冷雨”“斜陽”凄愴之極,再加“笳鼓”,境況更顯得蒼涼冷落,不減白石“漸黃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揚州慢》)意態。《法苑珠林》云:“忉利天有七市,天人天女,往來貿易,以為戲樂。第五華鬟市。”又《隋書·經籍志》:“大水大火大風之災,一切除去之,而更立,生人又歸淳樸,謂之小劫。每一小劫,則一佛出世。”“華鬟小劫,”當指清朝與太平軍的戰爭。“待銷盡”是作者的希望,但“只怕”以后又立即勒住,惟恐戰事雖完,而人事凋零已盡了。當時外有洋人入侵,內有種種變亂,清廷的腐敗無能,似乎使作者失去了信心。一結悲痛欲絕,無怪乎作者自言“歌竟凄然”了。
此詞雖非直接對戰爭的描寫,但劫后荒涼,情況已歷歷在目,所謂“大兵之后,必有兇年。”詞中之“東園”,大抵指江蘇揚州之東園而言,揚州曾被兵火,太平軍攻揚州,揚州三失三復,破壞頗鉅。結句用“南枝”,可能指南京而言。南京曾為太平天國首都,作者限于清朝士大夫身份,故所云如此。
上一篇:霍然《《猛回頭》尾聲》愛國詩詞鑒賞
下一篇:艾治平《丁亥重陽悼陣亡將士》愛國詩詞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