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吳企明
平楚山河一掌收, 謫仙人去我登樓。
英雄王霸思江表, 戰斗風煙急上游。
手酌鸕鶿傾漢水, 腳翻鸚鵡戲滄洲。
浮云劫火從頭換, 幾輩生兒似仲謀。
金天羽
1911年,資產階級民主革命勝利的標志——辛亥革命在武昌打響了第一槍,經過無數革命志士的浴血奮戰,推翻了封建專制的滿清王朝,建立了中華民國。后來,勝利果實被袁世凱篡奪去,他加緊了復辟帝制的活動,革命遭受挫折。1914年,詩人游武漢,登上黃鶴樓,感慨萬千,寫下這首七律詩,抒發自己的戰斗豪情和革命思想。黃鶴樓,舊址在武昌蛇山黃鶴磯頭,傳說仙人子安,嘗乘黃鶴過此,故名,見《南齊書·州郡志》。舊樓早毀于火,詩人登覽的只是遺址。
開端兩句寫景,先寫登樓所見:“平楚山河一掌收”,楚,本是叢木,自高處遠望,叢樹如平地,故云“平楚”。黃鶴樓遺址的地勢很高,因此眺望遠處山河,好象能收攬在手掌之中。次句寫登樓。謫仙人,即唐代大詩人李白。杜甫《寄李十二白二十韻》:“昔年有狂客,號爾謫仙人。”李白多次登上黃鶴樓,并寫下膾炙人口的名篇《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這一聯采用倒卷手法,既適應平仄調協的需要,也為全詩一開始便創造了闊大的境界和雄偉的氣勢。
頷聯由寫景轉而遙憶三國時代的赤壁之戰。由黃鶴樓向長江上流眺望,詩人很自然地聯想到發生在湖北蒲圻縣西北的赤壁之戰,想當年鏖戰正急,故云“戰斗風煙急上游”。孫權通過這場戰爭,建立了英雄“王霸”的基業。從中原人的角度看,江南地區在長江以外,故稱“江表”。
頸聯兩句是說用鸕鶿形的酒杓吸盡漢水,酒醉了,踏翻鸚鵡杯,在滄洲上嬉戲,抒發了詩人狂放不羈的豪情。這種豪情是在眺望上游,有感于孫權擊敗曹操的功績,又為辛亥革命失敗而憤懣的基礎上發出的。鸕鶿,水鳥名,俗名“魚鷹”。鸕鶿杓,一種如鸕鶿頸形的長柄酒杯。傾漢水,要傾倒、喝掉與漢水一樣多的酒,這是極度夸張的寫法。鸚鵡,酒杯名,李白《襄陽歌》:“鸕鶿杓,鸚鵡杯,百年三萬六千日,一日須傾三百杯。”它又與漢陽縣西南長江中的鸚鵡島名巧合,一語雙關,故“腳踏鸚鵡戲滄洲”句,前一鸚鵡,指酒杯,后一滄洲,即指鸚鵡島。
尾聯以抒寫自己的強烈意愿收結,呼喚英雄豪杰出世,徹底改變現實世界。劫火,佛家語,世界毀滅時的大火。“浮云劫火”,指大變革的時代風云。“幾輩生兒似仲謀”,仲謀,三國時代孫權,字仲謀,吳郡富春(今屬浙江)人。他先聯合劉備戰敗曹操,后又大敗劉備,黃龍元年(229),稱帝,建立吳國。此用《三國志·吳書·吳主傳》裴松之注引《吳歷》的典故,曹操與孫權戰于濡須塢(今安徽巢縣一帶),見孫權兵艦、器仗、隊伍整肅,喟然嘆曰:“生子當如孫仲謀,劉景升(劉表)兒子若豚犬耳!”辛棄疾《南鄉子·何處望神州》詞云:“生子當如孫仲謀”。詩人贊美孫權,將他看作南方英雄豪杰的代表人物。全詩就黃鶴樓遺址興起,對歷史上聯合劉備戰勝曹操的孫權,表示了崇敬欽佩的心情,抒寫了自己的豪興和激情,期望南方諸省有象孫權一樣具有雄才大略的英雄豪杰出現,扭轉乾坤,重振革命大業,表現出鮮明的革命思想。
詩人自如地運用舊體詩的形式,表現新思想,新內容。他將激蕩的心潮、雄偉的氣勢、超逸的才調,容納進固定的七律形式中;他將時代風云的變幻、革命思想的傳布與歷史典故結合起來,使本詩意氣駿發、奇肆縱橫、空靈飛動,充分體現出金氏早期詩傾向、接近“詩界革命”諸家詩風的藝術特征。
上一篇:吳奔星《黃海舟中,日人索句,并見日俄戰爭地圖》愛國詩詞鑒賞
下一篇:吳文治 朱崇才《黍離》愛國詩詞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