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胡大雷
陰晴天氣兩蹉跎, 遙憶神州喚奈何。
忍見河山莽荊棘, 只憑雷雨靖風波。
年華如水霜侵鬢, 海島飄蓬夜枕戈。
從古文章名最小, 漫將歲月換狂歌。
袖東
本詩是詩人旅居日本東京時所作,作詩時,正當除夕,一年已盡,遙望祖國正處于帝國主義列強的瓜分之時,詩人捫心自問,一年之中自己為祖國作了些什么嗎?題目中的“感事”,即是此意,這就是此詩的來由。詩人以此詩贈給一位名叫叔香的友人,也是表達自己的“感事”之情,希望引起友人的共鳴。“陰晴天氣兩蹉跎,遙憶神州喚奈何”,本來,陰天尚可待在家中,晴日則是大干一場的時候,可目前,詩人自感在國外無論如何都是虛度時光;詩人又遙憶祖國之事,更感不能身在祖國而為國效力是蹉跎時光,所以只有連聲呼喚“奈何”而已。“忍見河山莽荊棘,只憑雷雨靖風波”,祖國大地在腐朽政府統治之下,一派衰敗,令人壓抑沉悶,詩人盼望著來一次大的改革,就象天降雷雨一樣,洗刷大地,震奮人心。讀到此,我們不禁想起龔自珍《己亥雜詩》中的那首名詩:“九州生氣恃風雷,萬馬齊瘖究可哀。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材。”龔自珍希望通過改革使祖國生氣勃勃地騰飛,本詩的作者也是同樣呼喊風暴的出現,他們的這種愛國心愿在近代史上是人們所共有的。“年華如水霜侵鬢”承“蹉跎”之意,詩人對眼下一事無成、空等白頭的處境感慨萬分。“海島飄蓬夜枕戈”承“東京除夕”之意,詩人遠渡日本,日本島國也,故稱海島;詩人遠離家鄉,猶如蓬草飛動,故又稱自己為飄蓬。詩人并不甘心空等白頭,他時刻不忘起而奮斗、為祖國獻身。西晉時抗擊匈奴的名將劉琨說:“吾枕戈待旦,志梟逆虜。”詩人也有著如此的殺敵之情、殺敵之愿,但這僅僅是理想。“自古文章名最小,漫將歲月換狂歌”,古人講最上立德,其次立功,再其次立言,眼下,詩人渾身力量無處可使,雖然“夜枕戈”,但又怎樣實行?此時此刻,詩人也只有吟詩抒情而已,詩人吟出了一種多么深沉的悲哀啊!
全詩真切地表現了一個遠離祖國的游子欲報效祖國但又找不到出路的無可奈何之情,一方面,詩人希望“雷雨靖風波”,立志枕戈待旦殺敵虜;一方面又只能感嘆“喚奈何”“換狂歌”,這種心理是不少當日寓居海外的知識分子所共有的。但是,這種苦悶是基于愛國熱情之上的,也是值得肯定的,他們也十分希望把這種苦悶轉化成為昂揚的戰斗熱情。
全詩十分擅長描摹復雜的情感,寫來得心應手。詩人或感“蹉跎”,或覺“奈何”,或述“忍見”,或愿“只憑”,或敘寫“年華如水”,或抒發雄心壯志,或言“文章名最小”,或又要“將歲月換狂歌”,詩人之所以把這一切感情都安排得妥妥貼貼,是因為詩人以愛國之心把這些都貫串起來,這就是本詩在抒情上的顯著特點。
上一篇:宋緒連《上汝州郡樓》愛國詩詞鑒賞
下一篇:丁芒《東居雜詩十九首(選一)》愛國詩詞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