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劇曲鑒賞辭典·宋代劇曲·元代雜劇·關(guān)漢卿《錢大尹智寵謝天香》原文與翻譯、賞析
【牧羊關(guān)】相公名譽傳天下,妾身樂籍在教坊。量妾身則是個妓女排場。相公是當(dāng)代名儒,妾身則好去待賓客,供些優(yōu)唱; 妾身是臨路金絲柳,相公是架海紫金梁。想你便意錯見、心錯愛,怎做的門廝敵、戶廝當(dāng)?
(錢大尹云) 張千,著天香到我宅中去。(正旦云) 杭州柳耆卿,早則絕念也。(唱)
【二煞】 則恁這秀才每活計似魚翻浪,大人家前程似狗深湯。則俺這侍妾每近幃房,止不過供手巾到他行,能夠見些模樣,著護衣須是相親傍; 止不過梳頭處俺胸前靠著脊梁。幾時得兒女成雙?(云) 指望嫁杭州柳耆卿,做個自在人,如今怎了也?(唱)
【煞尾】 罷、罷、罷, 我正是閃了他悶棍著他棒, 我正是出了荸籃入了筐,直著咱在羅網(wǎng)。休摘離、休指望,便似一百尺的石門,教我怎生撞?便使盡些伎倆,干愁斷我肚腸,覓不的個脫殼金蟬這一個謊。
在上一折,謝天香的見官與柳永的謁舊,前后相連,卻都遇了冷臉子。一臉髭須的錢大尹在臺上必是威嚴有加,“立地剛一飯間,心戰(zhàn)夠兩炊時。” 謝天香的懼怕油然而生,加以柳永幾番托情照撫被拒斥,更添惶恐。
柳永赴闕應(yīng)試去了,留下個謝天香孤寂恓惶,還留下了一曲 《定風(fēng)波》。詞中 “可可” 二字,在錢可看來大有譏刺之意。于是錢大尹點名要她“官身”,要她唱那《定風(fēng)波》 詞,只等唱出這 “可可” 二字,就當(dāng)廳責(zé)打,把一個上廳行首打成犯婦,“使耆卿再不好往他家去”。于是一個不大不小的圈套設(shè)計已就,只等謝氏來鉆,錢大尹有些自得自賞,浮想聯(lián)翩,竟認為是對朋友一片苦心。
關(guān)漢卿正是在此處挽結(jié)劇情,寫謝氏的冰雪聰明,寫她的過人才智與機變,又在此底色上重筆摹寫她面臨命運陡變時的無措: 府尹也知憐香惜玉,宣稱將她在樂籍的名字勾去,卻不是要成就其與柳永的愛情,而是選她做小夫人。“除籍” ——“不做娼棄賤得為良”,是謝天香夢寐以求的人生渴望,然她從未設(shè)想要嫁與這位冷冰冰的大胡子府尹。她不情愿,又不敢得罪,便開始推搪: “相公名譽傳天下,妾身樂籍在教坊。” “妾身是臨路金絲柳,相公是架海紫金梁。” 相公指的是錢大尹,妾身則以自指。兩相比較,謝氏極言雙方差距之大,甚而不惜自輕自賤: “妓女排場”、“供些優(yōu)唱”。她婉轉(zhuǎn)地稱錢大尹“意錯見心錯愛”,稱這樁婚姻是門不當(dāng)戶不對。錦心繡口的謝天香能不心高氣傲么?此處則甘稱下賤,以賤比貴,以貴賤懸絕來婉拒錢大尹的收納。
盤算已定的錢大尹卻不為所動,只一句 “張千,著天香到我宅中去”,便斷絕了她的僥幸之念。謝天香想起了赴考去的愛人柳永:
“則恁這秀才每活計似魚翻浪,大人家前程似狗探湯。”
赴闕會試,在那年代是讀書人至莊嚴神圣的頭等大事,謝氏則稱為 “秀才每活計”,又把考試得中的 “鯉魚躍龍門” 喻為 “魚翻浪”,皆有譏嘲之義; 下句所謂 “大人家前程”,當(dāng)指人仕歷宦,卻綴以 “狗探湯”,貶嗤尤顯明。聯(lián)想到元明戲曲中男女主人公的愛情往往為科舉應(yīng)試間離,乃至阻斷,生出無數(shù)變故,更可理解謝天香此際心境——她有些怨責(zé)柳永了。
【二煞】 話分兩頭,先說赴試的柳永,再說自己。侍妾身份已明的謝天香想象著自己的未來: 端茶水遞毛巾,侍候著穿衣梳頭。這叫什么婚姻? 這里豈有恩愛?雖話分兩端,卻以幽怨之氣一以貫之,最末一句 “幾時得兒女成雙”,更屬點睛之筆: 她渴望的是樸素正常的夫妻生活和家庭幸福。
注銷樂籍,嫁人從良,是多數(shù)歌妓的生活追求。嫁得一個當(dāng)朝大吏、堂堂開封府尹,更是連良家女子也難以祈求的。而謝天香則有著全然不同的認識: “閃了他悶棍著他棒”, “出了荸籃入了筐”。 在她眼中妓館青樓與府衙后院并無差異, 都是年輕女子的 “羅網(wǎng)”。她有所不甘,更多的則是無奈,是被強行指定為小夫人的悲憤與憋悶。
正是在此處,謝天香的個性光華綻放開來。她的無奈顯示了當(dāng)時婦女對婚姻的不自主,她的心聲傾訴和不平之鳴則非常輩所能有。府尹的小夫人,會令多少女子不能自持?后世 《紅樓夢》 中活寫出許多這種例子,連 “小凍貓兒” 賈環(huán)都不缺少。然謝天香則視為人生陷阱,“便使盡些伎倆,干愁斷我肚腸,覓不得脫殼金蟬這一個謊。” 面對著錢大尹之威勢,她不能不服,又絕不心服,還在覓求著掙脫之計。
《謝天香》 是一個風(fēng)情喜劇,作者設(shè)計了一個生旦團圓的框架。錢大尹假以納妾,實則為好友柳永保全情人、助成美滿姻緣的苦心至劇終才抖開包袱,讓讀者松一口氣。謝天香與柳耆卿終成美眷,曲折坎坷,來之不易,掩卷后仍覺難以置信。
上一篇:《錢大尹智寵謝天香》原文與翻譯、賞析
下一篇:《錯姻緣·窺妝》原文與翻譯、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