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陳宗琳
贈童甕天,兵后歸杭
相逢喚醒京華夢,吳塵暗斑吟發。倚擔評花,認旗沽酒,歷歷行歌奇跡。吹香弄碧。有坡柳風情,逋梅月色。畫鼓紅船,滿湖春水斷橋客。 當時何限俊侶,甚花天月地,人被云隔。卻載蒼煙,更招白鷺,一醉修江又別。今回記得。再折柳穿魚,賞花催雪。如此
湖山,忍教人更說。
詹正
這首詞是在南宋亡滅之后,詞人在江西修水送友人童甕天回杭州時作。上片追憶昔日京都樂事,反襯故國喬木之悲。“相逢喚醒京華夢,吳塵暗斑吟發”“京華”指南宋京都杭州。“吟發”即詞人的頭發。唐杜荀鶴《秋晨有感》詩有“吟發不長黑”之句。起首二句,“即寓滄桑之慨”(清丁紹儀《聽秋聲館詞話》卷九)。元兵破杭之后,國破家亡,飄泊吳地,歷盡艱辛,已是兩鬢蒼蒼,與朋友相逢,不禁喚起故國之思,然而今日京都杭州已被元蒙統治,過去的繁華已成夢境。哀桑梓之異變,傷故國之滅亡,是詞人與友人敘別抒懷引起的情思。哀痛之極,以樂解悲,接著追敘昔日游西湖之樂。朋友相攜,游賞西湖勝景,評花賞色,沽酒豪飲,一路歡歌醉舞,多么蕭灑飄逸。其情其景,歷歷在目。春夏之際,湖邊柳樹一片碧綠,在蘇堤吟詩賦柳,情趣無窮。秋冬季節,又相約到孤山梅林,象林逋那樣在月下詠梅賞雪,微風吹來,陣陣幽香沁人心脾,雅興難盡(相傳宋林逋隱居西湖孤山種梅養鶴,以梅為妻,以鶴為子,終身不娶,其《山園小梅》詩“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傳為名句)。春水發時,斷橋游客眾多,坐上裝飾華美配有樂隊歌女的游艇畫舫,觀賞西湖碧波春水,紅船與綠水相映,游人如在畫中。暢游西湖,樂不可言。這段回憶。表面看來,是寫過去在京都風流飄逸的生活,然而結合題目“兵后”與起首兩句來理解,就可看出,風流飄逸之中,實寓無限凄涼傷感。
下片寫送別離情,寄故國之思。換頭三句“當時何限俊侶,甚花天月地,人被云隔”承上啟下,從追憶昔日朋友相聚京都杭州,同游西湖之歡樂過渡到眼前送別童甕天歸杭之悲苦。“俊侶”,有才華的朋友。昔日在京都杭州時,俊友眾多,同游西湖,吟花賞月,歡樂無盡。而今天南地北各自東西,與好友童甕天才得相逢,卻又馬上在修江送他離去,江中濃霧彌漫,船旁白鷺盤旋,如此情景,使人倍覺感傷。一個“醉”字,極寫詞人送別時悲苦之情。“今回記得,再折柳穿魚,賞花催雪”送別時詞人對童甕天叮囑:請記住,回杭州一定要到過去折柳穿魚,賞花賦詩,詠梅催雪的西湖去看看,看看經過兵災之后的杭州有什么變化。結尾兩句“如此湖山,忍叫人更說。”西湖春日碧水盈盈,細柳垂風,冬日白雪映梅,清香飄逸。美好的湖光山色,經過元滅南宋的戰亂、兵災,已經殘破不堪,面目全非。元蒙貴族占領了杭州,統治了全國,還忍心再說些什么呢?不忍說,卻已說出了許多。清末民初詞論家況周頤,在《蕙風詞話》中,批駁楊升菴對詹正這首詞的看法(“此伯顏破杭之后,其詞絕無黍離之感,桑梓之悲,止以游樂為言。”)時指出:“當元世祖感威棱震疊,文字之獄,在所不免,第載籍弗詳耳。鳳林書院《草堂詩余》無名氏選至元大德間諸人所作,(天游詞錄九首)并皆南宋遺民詞。多凄惻傷感,不忘故國……天游詞歇拍云:‘如此湖山忍教人更說。’看似平淡,卻含有無限悲涼。以此二句結束全詞,可知弄碧吹香,無非傷心慘目,游樂乎云哉?曲終奏雅,吾謂天游猶為敢言。”況氏既指出了此詞寓意,也稱贊了詹正在元蒙貴族統治下敢于抒故國之情的勇氣。詹正詞除《齊天樂》外,還有些詞也表現了他忠憤至情,興亡之感。如《滿江紅·詠牡丹》、《一萼紅》、《霓裳中序第一》、《三姝媚》等。
詞開頭寫亡國后,飄泊異地,與友人相逢時,已是兩鬢蒼蒼,心境倍覺凄苦。但詞人并不直接抒寫這種心情,而是鋪敘過去京都繁華時與朋友同游的賞心樂事。過去愈寫得歡樂,今天的凄苦心情就愈加顯著,以歡樂反襯凄苦,效果極佳。下片描寫送別時凄清的環境,烘托離愁別恨。無論寫相逢時的凄苦心境,或是寫相別時的離愁心緒,都深透著故國喬木之悲。感慨嘆息,“極慨慷低回之致。”(《蕙風詞話》)
上一篇:吳文治 朱崇才《黍離》愛國詩詞鑒賞
下一篇:魯同群《齊天樂》愛國詩詞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