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初新①(東郊向曉星杓亞)
【原詞】
東郊向曉星杓亞②。報帝里、春來也。柳抬煙眼③。花勻露臉④,漸覺綠嬌紅姹。妝點層臺芳榭⑤。運神功、丹青無價⑥。
別有堯階試罷⑦。新郎君、成行如畫⑧。杏園風細⑨,桃花浪暖⑩,競喜羽遷鱗化?。遍九陌、相將游冶?。驟香塵、寶鞍驕馬?。
【注釋】
①《柳初新》:柳永自制曲,以詠春而得名。《樂章集》注“大石調”。
②東郊:古時有迎春之俗,天子率朝臣迎春于東郊。向曉:黎明,天將要亮的時候。星杓(biāo):指北斗星似杓柄的由玉衡、開陽、搖光三星所組成的那部分。亞:相對“冠”而言,指北斗星形似杓柄的三星居于其他四星之下,其他四星為冠,此三星即為亞,北斗星的此種排列形狀是初春黎明時的排列形狀。
③煙眼:柳樹剛吐出的鵝黃色嫩芽,如燈籠中飄出的煙一般。眼,指柳樹發芽之處的芽眼。
④花勻:本指女子均勻地在臉上涂抹胭脂水粉,這里指花朵猶如女人畫過妝的臉蛋一般。露臉:指花瓣上沾滿了露水。露,清晨的露水。
⑤層臺芳榭(xiè):高大而美麗的臺榭。榭:建筑在高臺之上類似涼亭的敞屋。
⑥運神功:運用神奇的功力。神功,即“神工”,指大自然的創造力。丹青無價:指大自然創造出春天這幅無價的美麗圖畫。丹青,指圖畫,因為丹和青是中國古代繪畫時最常用的兩種顏料,因而就把圖畫稱為丹青。無價,價值高昂到無法計算。
⑦別有:除此之外還有。堯階:堯帝時古時的明君,備受人民愛戴,這里代指柳永所在朝代的皇帝,堯階即指宋代皇宮里朝堂的臺階。試:殿試,舉子經過筆試考中之后,還要經過皇帝的面試,稱為殿試。
⑧新郎君:剛考中的進士,唐宋之時稱新考中進士的人為新郎君。成行:指排列整齊。如畫:人物俊美猶如畫中之人。
⑨杏園風細:據《秦中歲時記》載:“進士杏園初宴,謂之探花宴,差少俊二人為探花使。遍游名園,若他人先折花,二使皆被罰。”杏園,本為唐朝的御用園林的名稱,其故址在今西安市郊大雁塔南,為新進士宴游之地,因而后世常以杏園游宴喻進士及第,此處以杏園指代宋朝的御用園林瓊林苑。
⑩桃花:指瓊林苑內的桃花。浪暖:微風吹動桃枝,因桃枝的顫動,桃花就猶如波浪一樣上下翻動,又因桃花為粉紅色,屬暖色,因此稱浪暖。
?競喜:指杏園內的微風和桃浪都很高興歡喜,是擬人寫法。羽遷:本指人修道成仙,飛升天宮,此指新進士由平民百姓成為有功名的人。鱗化:本指魚躍龍門而成龍,此亦指新進士由平民百姓一躍而為有功名的人。
?遍九陌:京城里的所有街道。九陌,漢長安街中有八街九陌,后來便用九陌指京城大道。相將:相互結伴。游冶(yě):出游尋樂。
?驟:馬奔馳。香塵:芳香的塵土。寶鞍驕馬:指裝飾豪華的駿馬。
【譯文】
東郊漸進拂曉,北斗星柄斗低垂,告知京城的人們,春天到了。柳樹已經吐出了新綠,如燈籠中冒出的縷縷細煙一般;花朵噙著清晨的露珠迎風綻放,整個大地由于春天的到來而姹紫嫣紅,處處生機勃勃。春天里花草樹木郁郁蔥蔥,把高大的臺榭裝點得格外美麗動人。大自然的鬼斧神功,創造了這如畫一般的絢麗多彩、充滿生機的美好季節。
選中的進士們,列隊走出考場,那景象就是一幅圖畫。御花園里微風習習,桃花浪暖,仿佛在慶祝新科進士們如鯉魚躍入龍門一步登天。新科進士游遍了京都的大街小巷。他們騎馬飛馳,在京城街區卷起了一路香塵。
【賞析】
這首詞當寫于柳永于景祐元年(1034年)中進士時。
詞的上片描繪了京城內外初春的如畫景色。開篇兩句先點明了京城迎來了春天。“東郊向曉星杓亞”,北斗星星柄低垂,是初春到來的跡象。之后一句“報帝里、春來也”讓整幅畫面變得生動起來,通過人們的活動來將“春來了”這一消息進行傳遞,仿佛春天也有了生命。句中語氣詞“也”,用得十分精到,洋溢著掩飾不住的喜氣。之后四句轉入寫景,將春天到了這一現象通過特寫的手法呈現在讀者面前。“柳抬煙眼”“花勻露臉”,清晨,柳樹在蒙蒙的霧氣中露出了新芽,美麗的花朵以露水洗臉裝扮。這兩句擬人化的描寫,讓我們仿佛置身其中,可以感受到那種春風拂面,春暖花開的美景。接下來一句中的“漸”字生動地寫出了時間的推移。太陽升起了,霧氣散去了,這時候再看一看春柳、春花,更覺得嬌嫩欲滴,花更紅、柳更綠。綠柳紅花“妝點層臺芳榭”,將層層臺榭裝扮得更加美麗。面對如此動人的景色,詞人不禁發出了“運神功、丹青無價”的感嘆,正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才創造出如畫一樣的春天。
詞的下片寫新進士宴游場面。過片以“別有”二字開端,自然過渡到下片。在風景如畫的春日里,“新郎君”們出場了,他們騎在馬上,整齊地排成一行,個個風度俊美,氣宇軒昂,如同畫里面的人一般。寫到這里,人美、景美,相得益彰。“杏園風細”三句,又是用擬人化的手法,寫汴京瓊林苑內微風習習,河水猛漲,仿佛在為這些人高中而高興。而喜得功名的新進士們,更難掩內心的喜悅之情,“遍九陌、相將游冶。驟香塵、寶鞍驕馬”。出了瓊林苑后,又結伴在京城內策馬奔馳,各處游玩,所到之處揚起了陣陣香塵。詞的下片把登第者的得意情態描寫得淋漓盡致。
這首詞以初春氣象來表達內心的喜悅,頗為傳神。整首詞又宛如一幅畫面極生動的新進士宴游圖,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如果此詞寫于柳永進士及第之年,那時柳永已經不再是一個春風得意的翩翩少年郎,透過這首詞光華絢爛的外表,似乎可以品味到歷經二十余年的科考生涯,那隱藏于作者內心深處的苦澀。如果再聯系柳永中進士后那慘淡的仕途,則此詞中的歡樂就顯得更為可悲可嘆了。
上一篇:柳永《歸朝歡(別岸扁舟三兩只)》原文,注釋,譯文,賞析
下一篇:柳永《甘草子(秋暮)》原文,注釋,譯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