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永·蝶戀花
柳永(987—1053),崇安人。又稱“柳七”。仁宗朝進士,官至屯田員外郎,故世稱“柳屯田”。由于仕途坎坷、生活潦倒,轉而厭倦官場,耽溺于旖旎繁華的都市生活,在“倚紅偎翠”“淺斟低唱”中尋找寄托。作為北宋第一個專力作詞之人,不僅開拓了詞的題材內容,而且創作了大量慢詞,發展了鋪敘手法,促進了詞的通俗化、口語化,在詞史上產生了較大的影響。柳永一生都在煙花柳巷里親熱唱和,大部分詞誕生在笙歌艷舞、錦榻繡被之中。柳永晚年窮愁潦倒,死時一貧如洗,是歌妓姐妹集資營葬。死后亦無親族祭奠,每年清明節歌妓們都相約赴其墳地祭掃并相沿成習,稱之“吊柳七”或“吊柳會”。
佇(zhù)倚危樓風細細,望極春愁,黯黯生天際。草色煙光殘照里,無言誰會憑闌意?
擬把疏狂圖一醉,對酒當歌,強(qiǎng)樂還(huán)無味。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
【注釋】1.危樓:高樓。2.黯黯:迷蒙不明。3.擬把:打算。4.疏狂:粗疏狂放,不合時宜。5.對酒當歌:語出曹操《短歌行》。當:與“對”意同。6.強:勉強。7.強樂:強顏歡笑。8.衣帶漸寬:指人逐漸消瘦。
【串譯】久立在高樓上絲絲細細的微風拂面,望不盡的春日離愁,黯然地從遙遠無邊的天際升起。碧綠的草色和迷蒙的煙光掩映在落日余暉里,默默無言,什么人會理解這獨自憑欄的深沉含義?打算讓這疏懶放縱的心情喝得爛醉,可是對著美酒要縱情高歌,勉強取得歡樂反而覺得毫無意味。衣衫絲帶漸漸覺得松寬了,可他始終不感到懊悔,寧愿為她消瘦得精神萎靡,顏色憔悴。
【賞讀提示】這是一首懷人之作。詞人把漂泊異鄉的落魄感受同懷念意中人的纏綿情思結合在一起寫,采用“曲徑通幽”的表現方式,抒情寫景,感情真摯。上片寫登樓佇望情景,以細風、草色、煙光、殘陽幾個關合著相思離愁的意象組成一幅黃昏春望圖。下片抒情,直抒胸臆,寫詞人的情深志堅。“擬把”“強樂”兩句辭意頓折,寫詞人欲借疏狂之歌呼,陶然之酣醉,謀求醉而忘憂,以擺脫春愁之壓抑和糾纏,到頭來卻落得個“還無味”的無聊和空虛,可見其春愁之濃深、刻骨,無法排遣。最后揭明詞人對待“春愁”的果決態度:“終不悔”。“為伊”,方始畫龍點睛地道破春愁難遣、為春愁憔悴無悔的隱秘:為了她的堅貞情愛,我亦值得憔悴、瘦損,以生命相托!語直情切,挾帶著市民式的激情,真是蕩氣回腸。
誦讀上片,應以“春愁”為核心多層次地婉約地描摹出春愁之景、春愁之態。詞的最后兩句直抒胸臆,畫龍點睛般地揭示出主人公的精神境界,抓住了這最后兩句精髓就可成功地刻畫出一個志誠男子的形象。語氣要“誠”,咬字力度應堅實一些。
【斷句頓挫建議】佇倚/危樓/風細細,/望/極/春愁,/黯黯/生/天際。//草色/煙光/殘照里,/無言/誰會/憑闌意?///擬/把/疏狂/圖/一醉,/對酒/當歌,/強樂/還/無味。//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入/憔悴。
【推薦名句】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
上一篇:《柳永·望海潮》原文、注釋與賞析
下一篇:《柳永·雨霖鈴》原文、注釋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