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湖上初晴后雨
水光瀲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詩前二句即寫西湖“初晴后雨”即雨后方晴、才晴又雨兩番景色,后兩句則用比喻以言西湖之美。讀者既覺得其寫景如畫,又覺畫圖難足。
因為它不僅同時寫了山光水色,還同時寫了晴和雨。真正具體一點的是“瀲滟”、“空蒙”兩個形容詞,由于它們抓住了最具特征的景物,因而能給讀者以感性的暗示。然后詩人就運用比喻。這個比喻之妙,在于本體與喻體間差異太大,湖與人,如何能扯到一起呢?也許作者最初只從“西湖”的“西”字產生聯想,偶而牽涉到“西子”,卻突然發覺兩者在任何狀態下都美這點上,不正好相同嗎?——西湖晴方好,雨亦奇;西子濃妝佳,淡妝亦佳。共同特征越不明顯,比喻的創造性越大,效果越好。
周濟《介存齋論詞雜著》有一段膾炙人口的妙語:“毛嬙西施,天下美婦人也:嚴妝佳,淡妝亦佳,粗服亂頭,不掩國色。飛卿,嚴妝也;端己,淡妝也;后主則粗服亂頭矣。”所謂“嚴妝佳,淡妝亦佳”的說法,至少在潛意識上受了蘇軾此詩的影響的。
上一篇:望湖樓醉書五首·其一
下一篇:蘇軾《陳季常所蓄朱陳村嫁娶圖》賞析原文與詩歌鑒賞